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西游记》里的女儿国现实中是什么样

发稿时间:2025-11-12 11:14: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西天取经路上,唐僧师徒经历的八十一难中,有一难是极为特殊的考验——女儿国。《西游记》里的女儿国,犹如一个世外桃源。然而要知道,其实女儿国并非吴承恩笔下的独家创造,诸多典籍都留下了关于女儿国的记载。

  我国古老的奇书《山海经》,堪称一座神秘文化的宝库,其中就有对“女儿国”的记载。《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提到:“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晋代郭璞在为其作注时进一步解释道:“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周犹绕也。”在这个传说里,女儿国四周被水环绕,女子进入黄池沐浴后便能怀孕。但如果生下男孩,不幸的是,男孩三岁就会夭折,所以女儿国只有女性。

  秦汉之后,许多文献中更是增加有关对“女儿国”的想象。汉代《淮南子·地形训》将“女子民”列为天下三十六国之一,称其“女子民(国),其貌无有须,皆如女子也”。意思就是这个国家没有长胡须的男人,看起来都是女人。

  《梁书·卷五十四》中记录了南北朝人慧深游历之后的言谈,说有一个“女儿国”位于扶桑国(今日本一带)以东千余里的地方。那里的人皮肤白皙,容貌端正,身体长有毛发,头发长可垂地。每年的二、三月份,女子们只要进入水中就能受孕,六、七月便可产子。孩子生下一百天后便能走路,三四岁就长大成人。

  除此之外,南宋隆兴癸未进士周去非撰写的《岭外代答》也谈起海上的“女儿国”:“阇婆之东,东大洋海也,水势渐低女人国在焉。”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在其《岛夷志略》中也记载:“他如女人国视井而生育,茶弼沙国入其地,声震雷霆……”

  这些记载听起来颇为怪诞,充满了原始的想象成分,却也为“女儿国”的传说增添了别样的神秘魅力。

  不止传说,正史中同样有关于“女儿国”的记录。《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记载:“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可见此处的“女儿国”不存在一个男性;《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则称:“又说海中有女人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则生子云……”虽然这些记载寥寥数语,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女儿国”存在过的蛛丝马迹。

  而到了隋唐时期,“女儿国”的记载从东边的大海,转移到了西方。据《隋书·西域传》记载:“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这里的“女儿国”是有男性的,不过该国内的男子只致力于征战。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详细描述了这个“女儿国”:“东西长,南北狭,即东女国也。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夫亦为王,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种而已。”从这些描述可知,此国以女性为王,虽然也有男性,但并不参与政事,主要负责征战与耕种。

  另外还有一个叫“东女国”的“女儿国”,则位于川西。据《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这个东女国是西羌的别种,因西方海中有另一个女国,故而被称为东女国,国内以女性为王。

  不难看出,这些“女儿国”,实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母系社会政权,女子掌权,地位高于男子,与神话中“纯女无男”的设定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她们为《西游记》的“女儿国”提供了现实土壤。

  然而尽管“女儿国”源远流长,但《西游记》无疑是对“女儿国”最成功的一次文学再造。综观东海女国的传说,无论是入水而孕、视井而生,还是感风生女,其核心都是“无性而育”的古老想象。而《西游记》独创“饮子母河水受孕”的机制,将生育与生命之“水”的象征结合,既符合“西梁女国”的西域地理想象,又增加了情节的奇幻性,比如唐僧、猪八戒误饮河水也会怀胎。

  当然,“女儿国”故事情节不仅仅是奇幻冒险,更暗含着“修行与欲望”的主题。唐僧面对女王的温柔攻势,一度“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显露出人性挣扎,然而最终还是以“取经为重”拒绝,体现“断欲”的修行要求,使故事超越单纯的人性考验,成为“心猿降伏”的隐喻与思考。

  由此可见,并不是《西游记》中才有女儿国,但《西游记》却以其卓越的文学想象力,将古老的传说母题、人性的深刻刻画与修行主题熔于一炉,最终使“女儿国”成为不朽的经典篇章,至今仍散发着动人的魅力。

  文/马庆民

责任编辑:陈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