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书库 >> 社科 >> 正文

海峡两岸剪瓷雕艺术口述史

发稿时间:2020-06-24 13:0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书名:海峡两岸剪瓷雕艺术口述史

作者:郭希彦

出版时间:20206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定价:199

  【内容简介】 

  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第二辑)被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海峡两岸剪瓷雕艺术口述史》是该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通过对海峡两岸剪瓷雕艺术传承人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方面填补了该领域的史料空白,另一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海峡两岸民间剪瓷雕艺术的整体风貌与发展现状。 

  【作者简介】 

  郭希彦

  福建泉州人,艺术学在读博士。参编《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畲族卷》、《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高山族卷》等,另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精彩书摘】 

前言

  闽南、潮汕与台湾三地同样具有复杂破碎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植被和炎热多风雨的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更有着同源的宗教信仰与相近的地域文化,三地居民多操持闽南语,被视为“闽南语系”的主要涵盖范围。该区域在长期的文化交融与历史流变中,形成了多元独特的闽南生态文化圈。不同于北方建筑的稳重含蓄,闽南、潮汕、台湾三地的传统建筑,除了注重主体结构外,为了修饰与美化外观,往往会运用许多张扬繁复的装饰工艺,诸如木雕、石雕、彩绘、灰塑、陶塑、剪瓷雕等,以体现建筑物华丽奇巧和精雕细琢的美感。 

  闽南有句老话:“厝顶有戏出。”潮汕人也常说:“厝角头有戏出。”这些所谓的“屋顶的戏出”指的就是剪瓷雕,繁复的剪瓷雕装饰是古代闽越建筑匠师的独特手艺,已成为该地区的寺庙宗祠、富宅民居等传统建筑的标准装饰样式。 

  剪瓷雕依附于建筑实用性的功能主体而存在,它是集雕塑、陶瓷、绘画、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的造型艺术。它的出现受自然环境、经济技术条件、宗教信仰与民风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融合与影响。它虽不如石雕、木雕等其他工艺门类在中国传统古建营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其精湛的工艺特点和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民间装饰独树一帜的地域性特征。 

  剪瓷雕的历史源流目前尚无定论,对于它的身世,不仅文献记载阙如,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也十分有限。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剪瓷雕工艺逐渐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野。 

  本书收录了笔者采访闽南、潮汕及台湾三地共11位剪瓷雕艺人的口述内容,其中闽南3位,潮汕2位,台湾6位。闽南和潮汕地区的采访对象是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较高且有一定家族传承关系的剪瓷雕艺人。其中,沈振祥为诏安沈氏剪瓷雕世家的第四代传承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山剪瓷雕工艺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孙丽强为东山剪瓷雕技艺代表性人物孙齐家之子,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山剪瓷雕工艺第一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祥华为南安翔云陈氏剪瓷雕家族第四代传人,南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泉州地区剪瓷雕技艺的代表性人物;潮州的卢芝高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嵌瓷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汕头的许少雄为家族第四代传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嵌瓷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是汕头大寮嵌瓷的代表性人物。 

  台湾地区的剪黏工艺主要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从闽粤两地渡海来台修建庙宇的“唐山师傅”。大陆匠师为了工作推动之便,就地招收门徒,使得剪黏工艺在台湾落地生根,人才辈出。师承闽南同安洪坤福一脉和师承广东普宁何金龙一脉的艺人为台湾地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剪黏门派,素有“南何北洪”的说法。本书共采访6位台湾艺人。徐明河为洪坤福传人姚自来的徒弟,属洪派第三代传人;陈世仁为洪坤福妻舅陈天乞之孙,也是洪派陈天乞技艺的嫡系传人;王保原是何金龙在台湾的唯一传人王石发之子,2011年被认定为台湾地区年度剪黏泥塑技术文化资产保存技术保存者;吕兴贵师承王保原,是何金龙派在台南地区的代表性人物;陈三火为洪坤福传人陈专友的徒弟,属于洪坤福派在台湾南部的代表,其独创的随缘敲击剪黏工艺品为台湾现代剪黏工艺转型的代表;叶明吉承袭了其父——台湾民间工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叶进禄的衣钵,为台南本土剪黏技艺洪华一脉的第四代传人。 

  冯骥才在《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一书的序言中指出,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载体是遗产的本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保存在传承人的记忆和经验里;这种记忆与经验通过目睹、言传和身教三种方式代代相传,没有文字记录,没有确凿与完整的书面凭据;它的原生态是不确定的,传承也不确定。再没有一种方法更适合挖掘和记录个人的记忆与经验,并把这些无形的、不确定的内容转化为有形的、确切的和可靠的记录。于是,在我们的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和人类学的口述史之外,又出现了一张新面孔,就是传承人口述史。 

  根据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和原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为提高文本的可读性,笔者对访谈的原始录音文字稿做了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保证呈现客观事实和还原口述原始信息的基础上,采用了以传承人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分别从家族传承、从艺经历、工艺特点和发展创新等方面,真实记录了闽南、潮汕和台湾三地剪瓷雕工艺传承人的人生经历,力争较为全面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瓷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群体的精神风貌及生存现状。 

  任何一种民间工艺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剪瓷雕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闽南、潮汕和台湾三地的剪瓷雕在工艺特点和艺术风格上是否有所差异?剪瓷雕产生至今的数百年间,历经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过哪些不一样的生命轨迹?在国家大力提倡“非遗”保护的今天,剪瓷雕工艺应该坚持守护传统,还是在寻求创新中摸索前行?在经济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变化的今天,传统剪瓷雕的艺术价值是否也正在发生“挪用”与“重构”?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海峡两岸剪瓷雕匠师的艺术世界,希望通过艺人们鲜活而生动的讲述,能让您了解这一独特技艺的传承故事,感受故事背后不一样的地域文化。 

责任编辑:张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