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川草编成都医学院讲座
在四川省各级文化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的直接参与推动下,羌族草编传统技艺作为首批“非遗进校园”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2009年,羌族草编传承人黄强注册成立公司,专心致力于羌族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开展形式多样的进校园活动,开展民族文创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羌族草编已实现集中授课,在区域内6所学校开展羌族草编传统技艺的常态化教学;寻找到一批愿意学习羌族草编、发扬传统文化,愿意从事羌族草编进校园授课的传承人和专业教师;对少年宫辅导员老师进行培养;完成了《羌族草编教学教材(科普读本)》的编写工作等。
非遗项目介绍:
北川羌族草编,是羌族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传统技艺,其历史可追溯到羌族的祖先大禹。民间流传,大禹在治水时身披的蓑衣防水、御寒,以棕为材料,通过梳理缝扎制作而成,脚穿的草鞋用蓑草、藤条和其他植物缠绕在脚上,防滑、防刺,这就是最早的草编。现代的羌族草编传统技艺,材料采自生长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棕榈叶和其他天然植物,经过30多道工序,编织成各种昆虫、生肖动物、家庭用品和服装配饰等日用品和装饰品,实用性慢慢地被工艺装饰价值所代替。羌族草编工艺精细,每件绝不雷同;产品材料天然环保,作品精美独特,可挂,可摆,可贴,可佩戴,可家装,可长久保存,不变色不变形。2013年,羌族草编传统技艺被列入北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案例点评:
在羌族草编技艺濒临灭绝的情况下,通过申报非遗项目、培养非遗传承老师、完善教材编写、开展常态化教学等系列方式,让羌族草编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具有长远目光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