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1116173049.jpg
搜索

新闻热线:010-57380754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正文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

发稿时间:2016-04-21 10:4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

  作者:〔以色列〕阿里·沙维特(Ari Shavit)

  ISBN:978-7-5086-4791-3

  版印次:1-1

  开本:16开,448页

  形态:假精装

  分类:历史读物

  定价:68元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编辑介绍] 

  ◎荣登《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榜。雄踞兰登书屋、《纽约时报书评》《经济学人》的年度好书榜单。荣获纳坦图书奖、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安尼斯菲尔德-沃尔夫图书奖等等。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是一部当之无愧的以色列史诗,重现百年犹太民族艰难复兴史,讲述了悬崖边国家一个世纪的荣耀与悲情。

  ◎《我的应许之地》比《耶路撒冷三千年》更深入这个国度的灵魂,将以色列的经历和灵魂之中的荣耀和磨难一个个成功捕捉,既令人激动亢奋,也痛苦得令人心碎。

  ◎作者沙维特以自身经历及其家族历史为基础,痛切之感弥漫全书,是你前所未闻的以色列故事。不仅如此,《我的应许之地》富于洞见和道德省思,作者在认清残酷的全貌之后,依然坚守人道主义原则。

  ◎先驱者、精神领袖、二战幸存者、科学家、军队将领、反战分子、巴勒斯坦人……通过记述历史关键点的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中东的本质及其跃动的心脏,是了解以色列、了解巴勒斯坦、了解中东的一部必读之作。

  [内容简介] 

  《我的应许之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以色列建国史,也是百年来犹太民族的奋斗复兴史,更是以色列精英对自己国家与民族的反思之作。作者阿里沙维特以自己家族故事为引子,通过亲身经历、深度访谈,历史文献、私人日志、信件等,展开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个体故事,试图描述出以色列的全景大历史,以引出更深层次的以色列国家思考,同时对中东地区的纷争渊源进行了历史性梳理。

  《我的应许之地》从作者的曾祖父写起,这位犹太复国主义者是一位英国绅士,1987年却果断横跨地中海走向圣地,冥冥之中意识到这即将是本民族的未来之路;20世纪20年代一个怀理想主义的年轻农夫,自他的阿拉伯邻居处购入了土地种植雅法蜜桔,用汗水在不毛之地培育出一派富足繁荣;二战时期德军将至,具有先知使命感的古特曼,率领青年人攀登历史废墟马萨达,激励他们心中强大的犹太复国主义精神;1948年在吕大驱逐的历史悲剧性的一幕中,全城老小在泪水中背井离乡、渐行渐远……我们看到了二战后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在应许之地辛勤工作,建设起这个荣耀之国,并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真正的新以色列人;60年代纵横捭阖的以色列政治家们,在艰难局势中,顽强推动了以色列的绝密核计划;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惨痛,令举国反思以色列的未来在哪里;以及今天引领世界潮流的互联网以色列新兴企业,还有在那些特拉维夫蓬勃发展的俱乐部里纵夜狂欢的青年男女……

  今天,以色列人是赢得了最终胜利?还是深陷歌舞升平的巨大危机,以致精神力衰退?他们能否复兴和救赎自我,挽救深爱的应许之地?在百年来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悲喜剧中,《我的应许之地》为这个生存在流沙之地,而又充满活力的弹丸小国,完成了一部当之无愧的以色列史诗。

  [作者简介] 

  阿里·沙维特,以色列著名的专栏作家,中东问题专家。沙维特出生在以色列的雷霍沃特,后加入以色列国防军,成为一名伞兵,并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研读哲学。在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为《Koteret rashit周报》撰写文章,90年代担任以色列公民权利协会董事会的主席,1995年,他加入了《国土报》,并成为《国土报》的首席记者之一。沙维特同样也是以色列大众电视媒体的重要时事评论员。

  [媒体推荐] 

  “本书将以其叙事的力量令你折服,从头到尾将你紧紧攫住。[沙维特的]成就彻底且非同一般……让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就连中东和平也有可能实现。(愿主保佑。)”

  ——西蒙·沙马,《金融时报》(Simon Schama,Financial Times)

  “[一本]必读之书……从创业公司到同志酒吧,沙维特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创造的奇迹而欢呼,同时他也饱含深情,笔触批判而现实,不忘道德责任……他的著作真正有助于给针对以色列的讨论带来转变,建立起更为健康的关系。建议奥巴马和内塔尼亚胡下一次进行90分钟的电话交谈之前先读读此书。”

  ——托马斯·L.弗里德曼《纽约时报》(Thomas L.Friedman,The New York Times)

  “一部重要而有力的作品……[沙维特]并不空谈理论。他博学而雄辩,既不想赞颂也无意斥责,尽管在过程中他两者都实现了;相反,他的目标是观察和反思。在我读过的所有关于以色列的书中,此书最不偏颇。本书作为一本犹太复国主义者的作品,却并不囿于犹太复国主义,而是关乎以色列经验的整体。沙维特专注于祖国的全部历史,其中部分历史令他感到冒犯,但所有的历史他都不陌生……《我的应许之地》的作者是个痴迷现实的梦想家。他坚定不移,也不抱幻想。沙维特的书是他对自身能力的一次扩展测试:测试自己能否在完全看清残酷的全貌之后,依然坚守原则。”

  ——利昂·维瑟提耶,《纽约时报书评》(Leon Wieseltier,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引人入胜……这片四分五裂、征战不断的土地仅仅七十年前才从中东分离,沙维特先生的话语富于预见性,各方都应当听取其中的教训。”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是近年关于以色列的诸著作中,最细致入微、最具挑战的作品之一……针对这个极具争议的议题,沙维特先生的看法客观公正,这是本书的真正力量所在。”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读起来既像爱情故事又像惊悚小说。”

  ——德怀特·加纳,《纽约时报》(Dwight Garner,The New York Times)

  “[一个]无比诚实、叙述详尽、痛苦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犹太复国主义在以色列的兴起,以及[沙维特]的个人旅程。”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沙维特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对历史的重述把我们从熟悉的追忆中抽离,提醒我们(我们也确实需要提醒)以色列这个国家如今的旦夕之危有其历史原因……左翼和右翼都应当读一读。”

  ——《犹太周报》(The Jewish Week)

  《我的应许之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以色列著作。自阿莫斯·埃隆的《以色列人》、阿莫斯·奥兹(Amos Oz)的《以色列之地》(In the Land of Israel)以及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之后,没有哪部作品如此全面而有力地描述了犹太国家和巴以冲突。阿里·沙维特是以色列首屈一指的专栏记者和作家,他讲述的故事饱含同情地描绘了巴勒斯坦的悲剧,以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圣地长达一个世纪的争夺。沙维特谈论犹太复国主义的开拓精神时直言不讳,同时他也敏感而富于洞见,关注书中的主人公们戏剧性的生活故事,从而写就了这本兼具文学品质的独特的非虚构著作。此书将史诗历史生动地呈现,却不是一本常规的历史书。它深化了当代的政治理解,但不是一场片面的政治论争。它带来痛苦和争议,但又多彩、深情、热爱生命、鼓舞人心。《我的应许之地》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苦难的祖国令人惊心的经历所进行的一次探索,是一场终极的个人奥德赛,正居于全球关注的中心。”

  ——埃胡德·巴拉克,以色列前总理,现任以色列国防部长

  [目录] 

  第一章 初见,1987

  赫伯特?本特威奇离开查令十字路口前往雅法,因为他致力于结束东方犹太人的不幸。他开启这段航程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认识到,仅仅西方犹太人过上安定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享受到了优越的生活,但他已经看到伴随反犹主义而来的挑战,以及大屠杀之后的灾难;他意识到,自己构筑的盎格鲁—犹太人的和谐社群正黯然褪色。于是,他横渡了地中海。

  第二章 步入深谷,1921

  当这些被基督教大陆抛弃的子女们逃离代孕母亲的怨恨后,他们发现自己在世上孑然一身,不再有信仰、不再有父母、不再有家园,而他们就将这样继续生存。因为丢弃了一种文明,他们必须建立一种新文明。因为背离了家乡,他们必须创造一个新家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来到巴勒斯坦,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绝望而坚定地紧紧攫住这块土地。

  第三章 柑橘园,1936

  入目所及之处,都是柑橘园。有新生的,有长熟的,有犹太人的,也有阿拉伯人的。它们从地上冒出,就好像得克萨斯州的石油涌出地表一样……雷霍沃特的殖民地就是一部鲜活的圣约,预示着犹太人将在犹大平原结束他们两千年的流浪历程。他们将来到这里,建立一个家园,种下一棵树,扎下它的根系。他们将白手起家,创造如绿色海洋般的柑橘园,这里将是充满着和平和富足的家园。

  第四章 马萨达,1942

  古特曼选择了46名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在他看来,这些精心挑选的年轻特工即将发生改变,他们将成为马萨达的新传教士,他们将使马萨达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者身份标识的新中心地……对于犹太人来说,除了巴勒斯坦再没有容身之处,除了马萨达再没有其他道路。

  第五章 吕大城,1948

  他完全知晓自己正面临的悲剧和道德困境。他一直都知道,他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清除这个国家的阿拉伯人;也知道,这个任务会有多么可怕。这就是为什么他一直在寻求多种“世故”的方式来清除他们……

  第六章 供给房,1957

  20世纪50年代的以色列是一个打了兴奋剂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城市,越来越多的村庄,越来越多的一切。然而,尽管发展如此迅猛,但社会差距却是很小的。政府致力于全民就业。它真诚地努力着,为每一个人提供住房、工作、教育和医疗保健。这个新生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平等、民主的国家之一。

  第七章 核工程,1967

  1955年,总理戴维?本?古里安做出了决定:我们必须以一把新的保护伞代替西方殖民主义的旧保护伞。不再仰赖于西方对中东的霸权,以色列必须建立自己的霸权主义。1956年夏,本?古里安花费了大量时间与顾问们讨论,最终提炼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在1949年就已经开始酝酿。现在,他明确指出:以色列必须拥有核选择。

  第八章 定居点,1975

  沃勒斯坦、伊曾以及他们的朋友们所创造的现实,将以色列拖入了一个困境,缠绕的死结无法解开。定居点已经在以色列的脖子上套上了绞索。他们创建了一个不堪一击的人口、政治、道德、司法的现实。而现在,奥弗拉的非法性玷污了以色列本身……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和欧洲的开明犹太人为以色列感到羞愧。

  第九章 加沙海滩,1991

  如果我们要占领加沙,我们就必须拥有一个加沙海滩监狱。而如果我们要拥有一个这样的监狱,我们就必须背叛自己。我们必须背叛我们曾经的信念,背叛我们对于未来的期许。所有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以土地换和平”。现在的问题是以土地换取我们的正派。以土地换取我们的人性。以土地换取我们每个人的灵魂。

  第十章 和平,1993

  经历了1977年的政治动荡、定居点的建立、黎巴嫩战争之后,和平成为我们反对右翼人士和定居者的悲叹。和平从来没有基于一个清醒的历史判断,也没有提出一个现实的战略预测。和平成了面对持续的、不堪忍受的冲突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道德及理性立场,成了正在改头换面的以色列。

  第十一章 控诉,1999

  “控诉”并不只是一招绝妙的政治策略,而是情感上的真实的抗议呐喊。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期间,阿里耶?德里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和以色列的东方犹太人群体所经历的事情,都有着惊人的相关性。在建国50年后,以色列正面临着一场内部抗争,而这次抗争将改变它的身份。

  第十二章 性,毒品及以色列的现状,2000

  你在耶路撒冷豪曼17号的舞池里看到的,是21世纪的青年们对犹太复国主义事业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要求、法令、约束的反抗。够了,他们说。让我们生活。让我们及时行乐。

  第十三章 上加利利,2003

  坚持这个犹太国家的犹太人特性,委实是生活在刀刃上。

  第十四章现实的冲击,2006

  火箭猛烈袭击我们的城市和村庄的景象,不仅仅是以色列军队无力保护它的国民,也是以色列精英历史性失败导致的严重后果。以色列的精英们背弃了现实,背弃了国家,不再引领以色列,不再维护以色列的团结一致。以色列精英的每一根纤维都透露着,它想让以色列成为当代的雅典。但在这片土地、这个地区,雅典人没有未来。只要斯巴达动动小手指,雅典就将不复存在。

  第十五章 占领罗斯柴尔德,2011

  以色列人异常地行动快速、富于创造力、大胆创新。甚至连他们工作的方式都是迷人的。他们不辞辛劳,孜孜不倦。他们被赋予了一种竞争精神——对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需求。并且为了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情。他们从来不说“不行”。他们从不接受失败,也从不承认失败。

  第十六章 生存挑战,2013

  曾静爆发了两次海湾战争、两次黎巴嫩战争、两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但他们不会威胁到以色列的存在。既然以色列的生存没有收到威胁,自满的情绪便开始滋生。以色列人再也不去想他们有多么幸运,也不去想一旦迪莫纳的核保护伞破裂,会有什么事情降临在他们身上......

  第十七章 在海边

  就其底线而言,犹太复国主义是要复兴犹太人的活力。以色列就是一部排除万难仍然生机勃勃额传奇。所以这样的二元性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我们市你能想象的最平凡和最棘手的民族。我们不能容忍清教徒般的拘谨或者多愁善感。我们不信任激情的演讲或者高大上的概念。而我们每一天都沉浸在惊人的历史视野中。我们参与的时间远远比我们自身更重要,我们是一部史诗电影中的一个衣衫褴褛的角色......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好书榜
更多>>
资讯
更多>>
专 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