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荣毅仁的传奇人生》
作者:庄寿仓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定价:85.00
书号:978-7-5086-6777-5
一、家居安适
史家胡同47号这座古老的宅院坐落在东四南大街和南小街之间的东西向胡同内,是闹中取静的地方。胡同的坐北朝向有多处朱红漆大门,想当年都是达官显贵的府邸。47号之西有章士钊旧居,据说华国锋同志亦曾住过其中的一座。
这是一座面积不大的四合院,布局虽还紧凑,柱脚已见腐朽,房屋更显陈旧,若不是红柱绿框的油漆遮掩,恐怕称得上是百年老屋。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专门为毅公找了几处住宅,敦请毅公看看,毅公一一谢绝。在毅公当选国家副主席后,又多次商请毅公挪个较为宽敞的住处,毅公执意不从。两老住惯了,再说儿孙又不在身边,不需要再搬大屋。自打 1978 年由北太平庄搬来一住就是20 多年,恐怕是两老这辈子住过的最长久的地方。
47号当年的朱红漆大门,早被寓居此处的前主人拆除,改制成两扇灰色的大铁门,方便车辆进出。入门便知这是一座北京典型的坐北朝南一堂一厅一院,东西两厢的精小四合院。进门左右边是警卫室和警卫休息办公的三间不大的屋。前院铺以水泥石板,约可停车四五辆,西侧并有可容两辆车的车库。
踏入前厅有一穿堂,中隔屏风,穿过屏风两边才是正堂和两厢。前厅的穿堂两厢西是会客厅。厅纵深不足 40 平方米。入厅有长条桌一张,上置完整的双鹿角,下垫狐狸毛皮。桌旁各有圆凳一张。仰首迎面正中墙上方悬有邓公手书“戒欺室”的本色木匾,匾左下落款竖行“邓小平”三字,匾书三字与签署均为凹刻墨绿色。匾下是一幅当代著名画家陆俨少绘制的青绿赭黄群山夕照图,图右上是叶帅手书“满目青山夕照明”直行题签,落款“叶剑英”。画轴两边配以清代名书画家查士标五言行草联。下方靠墙正中有一硬木书桌和太师椅一张。两角各有一只四腿木质花架。紧贴太师椅有坐向朝外沙发一对,中有茶几。左右边配有沙发。沿北侧靠墙有一张三人沙发,前置长条茶几,两边是螺钿镶嵌高架茶几,上置仿古台灯,靠窗的一面则是两张单人沙发,中有茶几。入门紧挨条桌还有两张坐向朝内的单人沙发,中置茶几。沙发均为布制,蒙以灰蓝色布套。厅中地上铺有旧地毡一方。再有就是进门左右两边墙处,各有一双开门的旧式硬木立橱。橱身简朴,无雕刻。从款型、木质、铜和门扇上的四行十六字篆书看,似乎是明代民间使用的家具。厅从南面玻璃窗采光,白昼光线柔和,顶有普通吊灯,用于晚上照明。如此而已,简洁朴实。
穿堂东厢应该是书房,因为北面有一排藏书架,朝南临窗处有一张旧式硬木雕花的写字台。进门右壁,悬有当代名画家谢稚柳按毅公之请用德生老人“一生低首拜梅花”之句为题绘制的红梅图,色彩绚艳,春气盎然。迎面墙上原有一幅山水画,记得是启功老先生的作品,毅公退休时江泽民总书记写了一幅字赠毅公,写的是郑板桥七绝“衙斋听竹”,装裱配框,悬以代启老山水画。
诗是这样写的: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言志。郑板桥是江总书记家乡先贤。板桥诗词很多,总书记独选此七绝书赠毅公,妙在其境似,其心通,其意真,其情切。两位21世纪的国家领导人与300年前的诗人在心灵深处对人民的关爱却是共同的。
书房后贴东墙处还有一间狭长小屋,置放着橱柜箱笼等物,贴面墙有一架立式钢琴,还有一张单人床。中信创建初期,毅公起草文稿,有时要我帮助誊写直至深夜,便曾在这张床上睡过几晚。
越过穿堂,便是47号的正堂了,这里便是退休后的毅公和鉴清老夫人通常起坐的所在。从前厅通向后堂,要经过东西两边的回廊,北京冬冷夏热,回廊是用玻璃窗封闭着的。后堂前厅之间的天井,或者说是一个小院,自打荣府从北太平庄搬来这里便成了毅公的花圃。除了近前厅处左右各有一棵约三米高的玉兰树,便是毅公自幼便喜爱的花木了。毅公酷爱月季,当年寓居北太平庄时正值“文革”,毅公曾经亲自修剪花草,以怡情消遣,搬来史家胡同毅公再也没有那份闲逸自己动手,便雇请了一位花工冯师傅专门照看。花圃栽植的全是月季,据冯师傅说,月季品种约近 100 多,这里植的近200株几乎囊括了所有品种。花籽大部分是毅公的海内外亲友晚辈弄来孝敬四叔的。从春季发芽放花,一直要开到11月份,几乎是春夏秋三季小院里色彩缤纷,有红、黄、蓝、绿、青、紫,还有红黄相间,红白相间的,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