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书库 >> 正文

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

发稿时间:2020-05-15 11:3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书名: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作者:夏树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定价:49元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为12讲,开篇2讲阐述了善于跟群众说话的重要性以及有些党员干部一张口就容易讲空话、套话的原因。之后的9讲,侧重讲述提高跟群众说话的语言水平的技巧和实践,分别为提高语言能力,从哪里下功夫;跟群众说话,有何原则和技巧;怎样才能脱稿讲话;到基层调研,怎么说;走访慰问时,怎么说;现场即兴讲话,怎么说;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怎么说;在电视上,怎么说;在新媒体上,怎么说?最后1讲介绍说过后,怎么抓好落实。

  【作者简介】

  夏树,安徽六安人,高级记者,曾在农民日报社担任记者、记者站站长、副总编辑,现为中国农村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长期在一线从事新闻采访,积累了大量的群众语言和新闻故事。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先后被授予“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出版过《乡村聚焦》《旅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理论与实务》《领导干部怎么跟群众说话》《图书发行面面观》《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等专著。

  讲授的《党员干部沟通与协调能力》《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怎样搞好调查研究》《如何写好“三农”新闻报道》等课程,广受好评。

  【精选书摘】

  跟群众说话有何原则和技巧

  充满激情,从“讲故事”开始,从“讲自己”深入,不时运用比喻、引证、互动、幽默等语言艺术,同时配以恰当的身体语言,综合作用,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语言魅力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言辞表达的技巧。也就是说,党员干部与群众讲话时,要通过语言的魅力,向群众传递一种感染力、吸引力,使群众的思维自觉或不自觉地和你的语言融汇在一起。试想,讲话内容再好,如果语言枯燥,面无表情,群众听不下去,还有什么效果可言?

  深受群众欢迎的讲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直奔主题,不转弯抹角;条理清晰,不杂乱无章;言之有物,不空洞说教;简练平实,不花里胡哨;把握分寸,不说过头话;生动活泼,不装腔作势;精神饱满,不萎靡不振;见好就收,不拖泥带水。

  掌握语言艺术

  党员干部和群众说话时恰当运用语言艺术,能够达到形象鲜明、幽默风趣、朴实通俗的效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首先就是要多讲故事。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事实上,对受众来说,以故事作为话题开端,比理性的说服、线性思维更真实,因为它更容易抓住受众的心,并且受众从故事中已经找到了你想提供的所有疑问的答案。我在国会的数次成功表述,都离不开事先准备好的幽默片段、引用文字和故事。”

  党员干部在讲话时讲好故事的重要性无须赘述。那么,如何讲好故事呢?这就需要掌握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每个故事都应该包括这五项内容,才算表达清楚。对“何时”的表述要开门见山,一下子就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对“何地”的表述要尽快进入场景,这样才能突出你想表达的主题;对“何人”的表述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显得真实;对“何事”的表述应注意描述细节,突出以情感人;对“何故”的表述主要是交代背景,给听众一个渐入状态的过程。

  讲故事,最重要的是对“何事”的讲解,就是要真实形象地重现场景。重现场景的技巧就是进行细节化描述,使在场的听众能够以一个一致性的画面进入情节,受到感染,这样可以限制听众随意思考,也就有了把控全场的能力。

  如果在讲话的过程中,留下了让听众各自思考的空间,听众的反映就会不一致,“不一致”在社会心理学中意味着心理互动的失败。心理互动失败会导致听众无法聚精会神,因此达不到最佳的交流效果。

  在讲故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要用模糊的概念。例如,“可能是甲,可能是乙”“好像是2018 年”这样模糊的句子就会转移听众注意力,会让故事的真实性下降,而且会导致故事的说服力下降。

  二是不要用解释性的语句,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说“那天天气很热,所以我穿得很少”,就不如说“那天天气太热,我只穿了个裤衩”。

  三是不要有谦虚的开场白。如“可能讲得不够生动”“水平有限”等。要快速进入主题,如果讲半天还在兜圈子,听众就会不耐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思考,随时注意收集故事,尽可能养成读故事、讲故事、写故事的习惯。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