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书库 >> 经管 >> 正文

增长的错觉:经济学家错了吗?

发稿时间:2020-05-26 16: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基本信息】

  书名增长的错觉:经济学家错了吗?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作者[英]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59元

  【内容简介】

  环顾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经济学家用复杂的公式为我们的生活定下标尺:经济状况决定了我们在国防、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而当经济学家从GDP数据中得出经济状况良好的判断时,一些人感到悲观,自认生活质量以及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洁净空气、良好医疗的机会在下降。这一分歧从何而来?单用GDP衡量经济发展状况有多少合理性?GDP遗漏了哪些重要的部分?

  作者戴维·皮林认为,用GDP衡量经济增长已成了一种狂热。然而,GDP不擅长衡量新事物,难以捕捉人类在科技、知识共享、女性的隐性劳动价值等领域内的巨大进步,还纳入了毒品、污染等负面的经济活动。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因而,我们有必要去寻求一些补充方案。

  经济增长只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非目标本身。我们一直通过经济增长这块棱镜看待一切事物,而这个习惯扭曲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忽略了真正值得关注的事。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其他衡量经济状况的可能指标,比如社会平等、环保以及人的幸福程度等,为社会回应人的真实需求,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增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英国《金融时报》的获奖记者与编辑,已为其工作25年之久。现任《金融时报》非洲版块编辑,曾任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块编辑,负责全亚洲地区的新闻报道。其前作《日本:生存的艺术》(Bending Adversity: Japan and the Art of Survival)获得广泛好评。现居伦敦,经常到访非洲各国。

  【精彩书摘

对经济增长的盲目崇拜

  反观历史,全球发达国家一直因自己在过去的 70年中取得的经济增长成就而沾沾自喜。这种检视经济增长的标尺被称为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评判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每个人都是经济的参与者,而“经济”正是GDP 衡量的对象。经济无形无味,却可谓现代社会环境的背景噪声。在新闻头条、商业频道或者政治辩论上,我们都能看见它活跃的身影。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基础词汇,鲜有人知晓它的精确定义,也很少有人知道应该如何衡量其发展水平。我们只知道,经济必须像鲨鱼那样一往无前。

  GDP 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如今,GDP 所发挥的作用虽与其发明者的初衷背道而驰,但 GDP 已然成为反映一个国家运转情况的晴雨表。如果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就繁荣安定。如果经济出现衰退,国家发展就遇到了问题。但我们密切关注的这个仿佛具有真正意义的指标,更像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数据。GDP 反映出的所谓的经济图景实则受到了严重扭曲,与现实的经济状况相比,其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方面,GDP 这一指标已经失灵。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愤怒的时代”。全球掀起以西方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思潮,各地民众纷纷开始质疑甚至抨击曾经珍视的社会理想和制度。特朗普在美国的崛起,英国的公投脱欧,欧洲国家左、右派非传统政党的兴起,无一不影响着全球局势。由民间暴乱引发的政坛动荡更是席卷了印度、巴西、菲律宾和土耳其。

  我们若以传统方式衡量,那么目前这场“全球民愤”运动的规模堪称空前绝后,而有关其触发因素的说法也可谓众说纷纭。然而,其中有一项关于触发因素的说法获得了各方共识:政府描绘的经济图景没能如实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而这种经济图景主要是由经济学家提供的。民怨沸腾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一直存在的身份认同问题。一些人没钱买房,社会亦无意向其伸出援手。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开始对金钱政治横行与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现象感到愤怒,且这种愤怒被不断积蓄。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激发民愤的原因——经济学家对“经济”和“增长”的定义也不再与民众的亲身体验相符。

  有鉴于此,本书的重点之一即探讨经济学家口中的生活与我们经历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

  尽管“GDP”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诞生于20 世纪30 年代,且它最初被用于衡量“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究竟有多糟糕。二战爆发前夕,它又“重出江湖”,被用于衡量战争可能对国家经济造成的打击。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经济既不是一个自然现象,也不是一个有待发现的客观事实。1930年以前,世界上不存在“经济”,它与棉花糖、汽车保险或复式记账法一样,都是人们提出的一个概念。

  倘若我们将GDP拟人化,那么它就是一个没什么道德观念的人。GDP 衡量的是各种产品的产量,而不计较这些产品是好是坏。它欣喜于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对于人们需要花钱治理的污染,它更是求之不得。它也欣喜于出现犯罪问题,因为犯罪问题牵涉警力的大量出动及破窗户的修理工作。它还喜欢“卡特里娜”飓风,对战争也持欢迎态度。如果一场武装冲突将城市夷为平地,那么 GDP 会先衡量其涉及的枪支、飞机和弹头的数量,再衡量战后重建所需的费用。

  虽然GDP 是一位计算数量的好手,但在计算质量方面,它却表现得捉襟见肘。此外,GDP 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认知,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对它而言,一顿摆着三把叉子的晚餐与分别摆着一把叉子、一把刀和一把汤匙的晚餐并无差别。

  GDP 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它懒得计算不涉及金钱转手的交易,也不喜欢家务活儿(至少我觉得两者有可比性),对于一切志愿活动,它都唯恐避之不及。计算人为活动数量的 GDP 在贫困国家开展工作只能束手束脚,因为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人为活动都发生在经济以外的范畴。例如,GDP 能够计算超市里一瓶“依云”矿泉水的经济影响,却无法计算一个埃塞俄比亚女孩因跋涉数公里去打井水而造成的经济影响。

  经济增长是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产物,因此GDP 被设计出来,主要是为了衡量有形的生产活动。它不怎么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服务业经济,而服务业在许多富裕国家的经济结构中恰好占主导地位,比如保险业、城市园林规划行业等。计算砖块、钢条和自行车等产品的产量时,GDP 表现得并不差,但其适合计算的对象仅限于那些“你能搬起来砸自己脚的东西”。

  在理发、心理咨询或下载音乐面前,GDP 就立刻陷入了云里雾里。因此,GDP 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擅长衡量经济增长。如果我们以GDP 为衡量工具,那么如今抗生素的价值不过几个便士,但在一个世纪以前,一位染上梅毒的亿万富翁却可能愿意将半数以上的财产拱手让给医生,以换取 7 天的抗生素疗程。

  简而言之,我们对经济的定义相当粗略。正如笔者曾听某人不经意间提及的那样:“如果你被堵在路上,那么你就是在为GDP 做贡献。如果你去朋友家帮忙,那么你就没有为GDP 做贡献。”末了,这个人还补充道:“我们只要记住这一点就够了。”假如你觉得他说得不对,那么我希望你继续耐心读下去。

  ……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