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1116173049.jpg
搜索

新闻热线:010-57380754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其他 >> 正文

《手帖:南朝岁月》

发稿时间:2017-07-10 14:2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书名:《手帖:南朝岁月》

  作者:蒋勋

  开本:16K/

  页数:272

  字数:220千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定价:68.00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5330-2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通过“手帖”讲述美丽的南朝故事的书法美学作品。魏晋时期,“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最初并没有一定具备作为书法模板的功能。由于字体的漂亮,后来逐渐被保存珍藏,装裱成册页卷轴,转变成练习书写、欣赏书法的模板,“帖”的内涵才从“书信”扩大为习字的书法模板。

  特别是到了唐太宗时代,因为对王羲之书帖的爱好收藏,以中央皇室的力量,搜求南朝文人手帖。把原来散乱各自独立的手帖编辑在一起的,刻石摹搨,广为流传,使王羲之和许多南朝手帖,因此成为广大民众学习书写的汉字美学典范。

  这些“手帖”──文人间的书信便条,因为书法之美,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临摹写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时具有“私密”、“随性”却又极为贴近“真实”、“率性”的文体。暧昧迷离、若即若离,构成读“帖”时奇特的一种魅惑力量。

 

  作者介绍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并担任东海大学美术系创系主任七年。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近年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著有艺术论述《美的觉醒》、《身体美学》、《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孤独六讲》等畅销书。

 

  文章节选

  莼菜鲈鱼──代序

  南朝毕竟过去了,美丽故事里人物的洒脱自在随大江东去,只有残破漫漶的手帖纸帛上留着一点若有若无的记忆。后代的人一次一次临摹王羲之南朝手帖,其实不完全是为了书法,而是纪念着南方岁月,纪念着一个时代曾经活出自我的人物,怀念着他们在秋风里想起的故乡小吃吧。

  虱目鱼肠

  ──小吃,比大餐深刻,留在身体里,变成挥之不去的记忆,是可以让人连官都不想做的。

  做大官,常常就少了小吃的缘分。

  刚从上海回来,想念起台南赤崁的虱目鱼肠。

  如果在台南过夜,通常一大早会到赤崁楼后面一家小店吃最新鲜的虱目鱼肠。鱼肠容易腥,稍不新鲜,就难入口。因此一大早,五、六点钟,刚捞上来鲜活的虱目鱼,才能吃鱼肠。新剖的鱼肠,经沸水一汆,即刻捞起,稍沾盐酱,入口滑腻幼嫩,像清晨高山森林的空气,潮润有活泼气味,吃过一次,就成为身体里忘不掉的记忆。

  唐代欧阳询的《张翰帖》里说到大家熟悉的一个人“张翰”──“因秋风起,思吴中菰菜鲈鱼,因命驾而归”。

  张翰当时在北方作官,因为秋天,秋风吹起,想起南方故乡的鲈鱼莼菜羹,因此辞了官职,回到了南方。

  因为故乡小吃,连官也不做了,张翰的挣扎比较大,我庆幸自己可以随时去台南吃虱目鱼肠。

  “鲈鱼莼菜”因为张翰这一段故事成为文化符号,一千多年来,文人做官,一不开心就赋诗高唱「莼菜鲈鱼」。

  辛弃疾的句子大家很熟:“休说胪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季鹰是张翰的字,他几乎变成汉文学里退隐的共同救赎了。然而,私下里,我宁愿相信那一个秋天,张翰突然辞官回家,真的是因为太想念故乡的小吃。

  小吃,比大餐深刻,留在身体里,变成挥之不去的记忆,是可以让人连官都不想做的。做大官,常常就少了小吃的缘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好书榜
更多>>
资讯
更多>>
专 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