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读书频道

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

发稿时间:2020-08-07 11:2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基本信息

书名: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

作者:宫玉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介绍

  没有一家企业不面临竞争,也没有一家企业不需要战略。

  2020年以来,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竞争也随之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因时因地制定发展战略?如何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脱颖而出?中国传统智慧如何帮助企业增长?

  作为一部流传2500多年的兵法,《孙子兵法》直到今天依然为世人所推崇,就是因为很少有人对战争与取胜的思考和理解,能像孙子这样透彻与深刻。它从战略的高度,揭示了战争取胜的基本要素和根本原理。换言之,《孙子兵法》是一部关于竞争理论的专著。

  用从战争这种残酷的“强竞争”的环境中所总结出来的竞争方法,来审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竞争的本质,以及竞争中的取胜之道。

  本书作者在军事科学院从事了10年的战略与兵法研究,在北京大学从事了16年的战略与领导力教学,具有军事学与管理学的双重背景。在26年研读《孙子兵法》的基础上,作者从“学会战略性思考”这一主题入手,打破《孙子兵法》的篇章结构,从中提炼出孙子核心的12个理念,分别从组织管理的深层基础(五事、七计)、竞争战略的九条原则(全胜、先胜、任势、击虚、诡道、并力、主动、机变、先知),以及领导力的基本内涵(将道)入手,旁征博引,用大量鲜活的案例,系统阐述了《孙子兵法》之于管理和经营的启发与应用,协助管理者也成为一个“善战者”。

   

  作者介绍

  宫玉振

  军事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BiMBA商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EMBA学术主任。著有《管理的历史维度》、《中国战略文化解析》、《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获国家图书奖特别奖、军事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优秀教学奖、EMBA优秀教学奖等

   

  精选书摘

《孙子兵法》怎么读

   

  《孙子兵法》是本很好的书,但是不好读。那怎么去读呢?

  杰拉德·迈克尔森和斯蒂芬·迈克尔森是美国的两位营销专家,他们对《孙子兵法》都很有研究,合著过几部关于《孙子兵法》的专著。杰拉德·迈克尔森还曾到北京参加我们组织的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

  在他们合著的一本书的前言中,两个人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一共三句,每句都有一个关键词。我们把这三个关键词找出来,《孙子兵法》到底讲什么,也就基本了解了。

  这段话是:“孙子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如果你能够仔细规划好你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胜。而且,如果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可以不战而胜。这种东方的侧重于用战略智慧来击垮对手的战略思想与西方大不相同,后者强调通过行动(比如说发动大的战役)来取得胜利。”

  我们先看第一句:“孙子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如果你能够仔细规划好你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胜。”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

  战略。

  《孙子兵法》是一部讲什么的书?讲战略的书。它不是讲战术的书,不是讲操作的书。它不是给班长或者士兵写的,而是给国君、给将帅写的,也就是给战争中的决策者写的书。它从战略的高度揭示了战争取胜的基本原理,是一部关于战略的经典著作。我们今天读《孙子兵法》,就是要学会战略性思考。

  什么是战略?战略首先是一种思考方法。它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最佳配置和组合的一种方法。它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思考,来对你影响未来的选择进行取舍,并以此指导你的决策。

  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战略性的错误向来都是最致命的错误。如果你的战略本身就是错误的,你的战术和执行能力再强,也是南辕北辙,无法挽回战略失误所带来的损失。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遭遇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只关注战术细节,却忽略了战略全局。虽然打赢了所有的战斗,但是输掉了整场战争。

  在商业或者各种类型的竞争中,一把好牌给打烂了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战术只是解决怎么打的问题,战略才解决打不打、跟谁打、在哪儿打、何时打这些更为关键的问题。

  有太多的人专注于那些他们无法取胜的战斗,或者无法取得决定性意义的战斗,却疏于取得和利用那些决定性的胜利。因为他们缺乏战略,他们无法学会战略性思考。

  清晰的战略才会让你赢得决定性的胜利。如果你把精力和资源用错了地方,那就是纯粹的浪费。因为这些精力和资源本来是可以用在解决更关键的战略问题上,从而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的。

  我们平时都很忙,经常会陷入事务性的工作中,忙于应对各种各样的事务。从这些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培养战略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想主导自己命运和竞争结局的竞争者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读《孙子兵法》,并不是让你背那些条文、那些格言、那些金句,然后去跟别人炫耀,而是帮助自己养成战略性思考的意识,形成战略性思考的能力,从而在竞争中获得决定性的优势。这是帮我们读懂《孙子兵法》的第一个关键词。

  我们再看第二句话:“而且,如果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可以不战而胜。”这句话中最核心的词应该是哪个?

  不战而胜。

  这是《孙子兵法》所有理念中核心的核心,也是帮我们读懂《孙子兵法》的关键。

  孙子是一位将军,《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是孙子强调的是什么?不战而胜,不用打就能赢。用孙子自己的话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孙子超越了一般的将军、《孙子兵法》超越了一般的战争著作,从而为后人所追捧的原因。

  将军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打仗。更准确地说,是打胜仗。

  但是在孙子看来,真正优秀的将军,不是简单地追求赢,而是争取不用打就能赢。

  孙子跳出了战争去看战争,超越了战争去看战争。同样,竞争者也要跳出竞争去看竞争,超越竞争去看竞争。以今天的思维来看,孙子已经有了成本和收益的意识:不仅仅追求胜利,还要追求完美的胜利。要学会用最小的成本,去取得最大的胜利。《孙子兵法》为什么在西方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西方主流军事文化之中,很少有“不战而胜”的理念。从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中世纪和近现代,西方的主流军事文化中,歌颂的是战争,崇尚的是胜利、对抗与征服。

  在古罗马,要想做一名执政官,你首先必须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古罗马将军最荣耀的时刻,就是打败了自己的对手,俘虏了他们的统帅,率领大军回到罗马城举行凯旋式。这是古罗马将军唯一可以带领军队进入罗马城的机会。

  这种对战争和胜利的歌颂,在西方文化中一直不绝于耳,中世纪的骑士文化、近代国家之间的不断冲突等等,这种文化也直接影响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研究。

  但是这种歌颂武力,崇尚胜利,通过战争取胜来压倒对手、征服对手的战略思维模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达到了顶点之后,也走到了尽头。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毁掉了欧洲文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欧洲时代的结束和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空前的大战,以最极端的方式,将西方战略思维的缺陷暴露无遗。

  在这期间,西方人开始反思西方传统的战略思维模式的局限,并发现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老东方战略智慧的价值。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因此成了孙子的粉丝,并从孙子身上找到了西方战略思维转型的方向。他比较了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并用孙子式的语言非常肯定地说:“最完美的战略,就是那种不必经过激烈的战斗也能达到目的战略——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利德尔·哈特在他的名著《战略论》一书的扉页,引用了19条军事学家的语录,其中前13条全是孙子的。他甚至声称,他所撰写的20多本书中所涉及的战略战术原则,在《孙子兵法》中已经包罗无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核武器出现,人类进入了核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大国之间再想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压倒和征服对手,已经基本不可能。今天的核武器可以毁掉地球无数次。核战争注定会是没有赢家的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二战之后西方基于传统的战略思维所制定的核战略,无论是“大规模报复”战略,还是“确保相互摧毁”战略,都没有办法走出相互毁灭、两败俱伤的死局。用西方人自己的话说,西方的战略思维和以此为基础的战略体系,正面临着严重的“崩溃性危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也发现了孙子思想的价值。在精通孙子理念的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教授三好修的帮助下,美国学者提出了“孙子的核战略”理论。这一战略理论的核心就是,今天最好的战略,不是通过战争的手段去取胜,而是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今天的世界,应该用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东方战略智慧,来解决西方所遇到的战略难题。

  这给美国指明了一条摆脱战略困境的出路,所以这一思路提出以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战而胜”由此成为美国制定对苏战略的核心理念。所谓的“冷战”,就是通过非军事、非战争的手段,来赢得与苏联的对抗。美国也因此而成为冷战胜利最大的受益者。尼克松还专门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1999,不战而胜》,直接用了孙子的理念。

  在西方,“不战而胜”可以说已经家喻户晓。大部分西方人其实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不战而胜”。

  这是帮我们读《孙子兵法》的第二个关键词。

  我们再看第三句话:“这种东方的侧重于用战略智慧来击垮对手的战略思想与西方大不相同,后者强调通过行动(比如说发动大的战役)来取得胜利。”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是哪个呢?

  智慧。

  孙子强调,不是靠简单的实力对抗、资源消耗,不是靠硬拼,而是靠智慧取胜。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战略思维与西方人的战略思维最大的不同。中国人的战略思维,如果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以智克力。通过智慧来战胜对手的蛮力,让对手的力量优势发挥不出来。

  西方人强调以什么“克力”呢?“以力克力”,即强调实力之间的对抗。

  我经常开玩笑说,在对抗的过程中,西方人的取胜思维基本上这样的:你强,我要比你更强。中国人的取胜思维呢?你强,我让你强不起来。

  一个是强调实力的强者思维,一个是强调智慧的智者思维。中国人习惯讲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智克力”,都是这个道理。

  这种思维的关键是:你有资源、有实力、有优势,但是我要想办法让你发挥不出来。你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我就可以打败你。

  这种思维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体现,我们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潜移默化中受这种意识的影响,只不过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而已。比如,我问你:在你心目中,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你马上会想到谁?不用想太多,第一感觉就好了。很多人会说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种什么样的象征?智慧的象征。诸葛亮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同样,在西方,或者我们再缩小一下范围,在美军中,最经典的军人形象,你马上会想到谁?很多人会想到巴顿将军。巴顿将军是一种什么样的象征?勇武的象征、征服的象征、力量的象征。

  诸葛亮也需要实力,所以他也需要关羽、张飞。巴顿将军也绝非有勇无谋之徒,也有极好的战略素养。但是我们看得出,中美战略思维的重心不同,这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之中,你得知道中国人的竞争思维和取胜之道究竟是什么。

  让我们总结一下,《孙子兵法》到底讲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两点就够了:第一,最好是不用打就能赢。第二,如果非要打怎么办?要用智慧去打。要敢打,更要会打。要巧妙地打,要动脑子去打,要用战略去打。要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胜利。

  如果我们用一个等式来总结的话,那就更简单了,就是“取胜=实力×战略”。实力是客观因素,你和对手之间的实力对比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变化。战略是主观因素,你可以在战略思维方面远远超出你的对手。

  战略是实力的放大器,它可以放大你取胜的概率。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如果剑不如人,剑法就要胜于人。

  《孙子兵法》几乎所有的理念,上兵伐谋、借势造势、避实击虚、出奇制胜、集中兵力、兵者诡道、掌握主动、兵形像水等,都是这样来的。所以孙子非常喜欢用一个词——善战者,也就是用兵高手的意思。

  这也是本书书名《善战者说》的由来。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