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1116173049.jpg
搜索

新闻热线:010-57380754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生活 >> 幸福创造力:七天活出丰盛自在人生 >> 正文

让幸福归位

发稿时间:2016-05-06 11:0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大学同学的聚会,当大家得知我放弃了之前的高薪工作,转而去开发“幸福创造力”的课程和文化产品后,都非常好奇。尽管毕业十几年来,大家都有了不同的成就,很多人成为跨国公司的高管,也有人成为政府高官、研发部门主管、大学教授,或者开办补习学校赚了大钱,但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地方,大家的话题自然就转到生活幸福感方面。

  无论是创业人士,还是为企业效力的打工者,因恰逢社会商业蓬勃发展的大好良机,大家凭借学历、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事业和财富方面都有所收获。大部分人都已经拥有相当不错的房子,而且不只一套,也买了车,有了高尔夫球会籍,每年举家到国外旅游,等等,物质生活方面颇为优渥。

  “我忙得都没有时间休息,很累,而且年纪大了精力越来越不行了,感觉越来越累,算不上幸福吧?”

  “是的。公司要求每年的销售额都要增长,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不一样了,怎么能持续增长啊?压力太大,我经常失眠。”

  “嗯,我最近也失眠了。公司正在裁员,有一些员工其实表现不错,但我也要亲自解雇他们,真是太难受了。”

  “我的一切似乎都很好,事业、家庭、儿女都还好,有时候也去做运动,参与公益活动。可是我总觉得有点儿郁闷,也许是这么多年都在干着同样的工作,过着同样的生活,我感到厌烦了?我真羡慕亿万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做舞台剧和音乐,多酷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除了事业上的问题,还有情感问题,比如离婚或单身状况,婆媳问题,与子女的沟通问题,与父母的沟通问题,以及健康问题,等等。十几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高管和专业人士,居然没有一人能够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活得幸福,不幸福的理由却很多。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带领过不少工作坊、课程,也举办过多次分享会,参与者以企业家、白领、专业人士为主,也有一些大学生,他们的生活条件都不错,但绝大部分在上课前都觉得自己不幸福或者不够幸福,原因很多,如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情感问题、亲子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迷失、健康问题,等等。

  人们普遍深信“知识改变命运”,认为多读书,获得更高的学历,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从我的大学校友和其他很多高学历、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的案例来看,尽管知识帮助很多人创造了财富和名利,却并没有让他们获得幸福。

  什么是幸福?在字典里,幸福的定义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

  知识是逻辑思维,财富是物质,它们与头脑思维连接,可以是用来创造幸福的基础,却绝对不是幸福的目标,因为它们没有与心连接。幸福是内心的满足,需要用心感受。同心连接的,是你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还有你的直觉、灵感与创意。而在现代的教育与价值观中,恰恰偏重头脑逻辑思维的训练,而缺乏与心连接的培养。缺乏了与心的连接,无论你累积多少财富,拥有多少知识与才能,拥有多少其他人的赞美和敬仰,最终都会因为缺乏内心的满足而感到不幸福。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多年来我尝试过各种方法:小时候在香港教会学校每天祷告,在传统节日里跟着长辈们去祭祖和祈福;到美国念大学一年级时修过心理学;移民澳洲至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早期,喜爱研究成功学和阅读各种个人励志书籍;回国后主动寻访大师级的老师们,学习太极、道家养生、气功、国学、瑜伽、禅修、正念,还有各式各样的身心灵提升与幸福课程。在进行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在上课期间或身处顺境的时候,我会短暂地感觉到幸福,可当事情进展不理想,又容易掉回到不满足、不幸福的状态中。为什么我一直在追求幸福,却一直未能完全满足?

  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假如幸福是要获得的,是要追求的,而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那就意味着持久的幸福是不可能的了。深入觉察,这里有一个设定“默认值”,就是我们自身没有或者不够幸福,因此才需要不断地从外在寻找和获得。

  过去我们追求幸福的出发点,就是现在的生活不够完美,因此我们现在不幸福。我们以为这种不完美需要外在的东西来填补:知识、学历、财富、情感、家庭、健康,等等,填补满了才算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要填补那么多方面的缺失本来就让人沮丧,而且越是追求填补,需要的越多:更多的知识、更聪明的头脑、更高的学历、更体贴的爱人、更和睦的家庭、更健康的身体、更能够实现梦想的事业……越要填补,缺口越大,需求越来越复杂,永无休止地追求,幸福永远只能在明天。

  我们自身真的没有幸福吗?我们都公认孩子最幸福,孩子们没有学过什么幸福课,也没有考虑什么是幸福,更不会有追求幸福的目标,但是却时常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无限欢乐。孩子不会因过去而纠结,也不会为未来担忧,因为他们的头脑思维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更多的是在纯粹地感受当下,随心所欲地在此时此刻尽情地探索、创造与体验。对他们来说,面前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是新鲜好玩的,而且想要体验什么就马上行动:想吃的东西马上就伸手抓到嘴里、想玩的就拿来玩、想看就走近探头去看、想亲你就亲你、想走开就走开,没有任何限制。在游玩与探索中,他们有很多新发现,经常能够看到成年人未曾留意的东西。他们也喜欢分享自己的发现,把喜悦传递出去。因此我们都被小孩子们所吸引,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也经常诧异他们竟拥有如此丰富的觉察与创造能力。

  随着辨别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开始对事物有了是非对错、喜好厌恶的想法,开始对他人、对自己加以评判,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够好,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不幸福”是我们后来学会的,反而在去掉多余的评判性思想、去掉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想法时,就能够接触到自己原本就有的幸福。

  很多幸福课程都提倡我们培养幸福的素质,包括积极的人生观、感恩、认可自己、理解别人、祝福别人、人格提升、博爱,等等。这些课程内容和所倡导的素质都很好,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本来就幸福,这些素质才可以帮助我们继续创造更多的幸福。如果认为自己没有幸福,而希望培养这些素质去追求幸福,就很容易陷入另外一个追求的圈套:需要更多的幸福素质才能够幸福,于是我们还是感觉不够幸福。

  有趣的是,当你认同自己原本就很幸福的时候,不必刻意培养,你自然就会拥有积极的人生观,自然会感恩、认可自己、理解别人、祝福别人、人格提升、博爱,等等。据国学经典《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明白了事情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一切也就自然归位了。

  不是为了追求幸福才去创造财富,而是带着幸福去创造财富;不是为了追求幸福去经营情感,而是带着幸福去创造幸福的情感;不是为了追求幸福去寻求健康,而是带着幸福去创造健康;不是为了追求幸福去实现梦想,而是带着幸福去让梦想放飞。当幸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时时刻刻保持幸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好书榜
更多>>
资讯
更多>>
专 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