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当天,蔡国强在海报前自拍。“看理想” 张登邑 供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8日电(记者 暴英霞)近日,“看理想”线下沙龙“艺术怎么样?”在前沿艺术展演中心举行,著名艺术家蔡国强携新作《艺术怎么样?》以及纪录片《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与读者见面,并与著名学者汪晖、艺术家刘韡畅谈艺术怎么样、当代艺术的创造力等话题。
近三年来,蔡国强受卡塔尔博物馆的委托,策划了大型艺术展《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今年3月14日,展览正式在多哈开幕,参展的不仅有艺术界的大牛、已展露天赋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还有来自农家田间地头的艺术创意结晶。
近17万字的展览同名书籍,凝聚了蔡国强三年的策展心血。在书中,蔡国强写作长文《说说艺术怎么样》,并与15位展览艺术家、17位国内外专家对谈,多角度呈现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这一问题的思考。沙龙现场还播放了纪录片《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这是该纪录片继多哈亮相后的国内首映。
蔡国强、汪晖、刘韡在沙龙中对谈。“看理想” 张登邑 供图
关于“艺术怎么样?”
蔡国强在现场解释了为何展览名为“艺术怎么样?”,他说:“当我在海外、各种地方跟美术馆的策展人、馆长吃饭、聊天时,总是会谈起中国当代艺术,谈着谈着总是突然会有人问出,谈谈艺术怎么样吧?”
“这句话开始问我我会一愣,刚才你不是跟我谈中国当代艺术吗?很快我也理解,我们总是说那些政治引起的事情还有这几年的艺术市场,但在专业上能不能谈谈艺术?”蔡国强说。正好多哈公主邀请他做展览,于是从2013年开始,他从工作室组建一个团队,针对中国展览进行构思。
在现场,蔡国强谈到,“艺术怎么样?”这个问题不但是提给中国当代艺术的,也是提给世界的,当然也包括阿拉伯艺术家。这个问题,关乎艺术家要如何寻找个人的语言、创造力,如何面对政治、历史、文化。
在汪晖看来,“艺术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追问本身是一个很大的焦虑,这个焦虑源自艺术家在做了很久的艺术后,想要重新皈依于艺术。这个问题最终来说是一个信仰的问题,艺术要做为信仰,像宗教一样,先要背叛自己才能够获得信仰,这个背叛本身是一个自我挣扎的过程。艺术也是一个斗争的过程,一个自我的斗争,因为这个斗争是重新获得对艺术的信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探索非常具体,要探索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形式中寻找独特性。
而对于为何现在要提“艺术怎么样?”的问题,汪晖认为,因为当代艺术在80年代不断背叛和挣脱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而成功的标准是艺术彻底的物化和商品化,关于艺术的信念不存在了,才会有重新背叛的问题。
汪晖说:“今天讨论艺术是什么,是重新提出艺术的信念,要通过艺术的方式和形式重新介入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提出艺术怎么样,就是讨论艺术的政治。”
蔡国强透漏,在国外接受采访时,他会面临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在回避政治?”“我说不是,中国艺术家可以表现政治,当然中国的社会各方面也会限制艺术的发展和自由,可是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创造力来表现它。当我们强调创造力、强调个性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回避政治,因为强调个性,强调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语言、独立的声音、独立的发现,这些独立存在的价值本身就是政治。”蔡国强说。
刘韡认为,蔡国强策划“艺术怎么样”这一展览,是想把所有的问题回到艺术家本身,通过艺术家来看这个问题。从他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来说,他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要说什么,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把杂糅的东西扔给观众,让观众跟着感觉走,而不是带来知识性的东西。”
关于艺术的创造力
在谈到艺术的创造力这一问题时,蔡国强以电影与服装设计为例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创造力不仅是在美术方面,而是面对着文化、国家、经济和政治,都要有创造力,都要提出新理念。“这个艺术怎么样,其实是方法、方法论,对艺术的态度、艺术的观念有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蔡国强说。
汪晖说:“我们过去说用两句话来描述当代中国,就是乱七八糟、生机勃勃。乱七八糟,但确实生机勃勃,跟任何一个地方比他都生机勃勃。但是时间久了以后,好像只有勃勃,生机有点儿缺。到处都是蓬勃的样子,生机在哪儿确实是一个核心的追问。”
他认为,“原创”这个词在英文中是“Original”,不是简单地往前,而是有一个真正的原创力量来创造,这个原创力无论从哪个独特的场域、或是文化的独特性出发,它最终展现出来的是普遍的力量。这个普遍的力量不仅仅是谈论个体,也不是谈论民族,也不是谈论一般意义的文化,而是一个新的普遍性,这个普遍性是从个体的创造力里产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