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1116173049.jpg
搜索

新闻热线:010-57380754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友会 >> 正文

《民国清流》作者汪兆骞:为何把民国文人称为“清流”?

发稿时间:2016-08-15 16:5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8月13日,《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新书发布会在正阳书局举行。该书作者汪兆骞在现场发言。中国青年网 暴英霞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 暴英霞)“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这个民族最理性、最智慧,最具独立性的文化精英。”8月13日,在位于闹市区的正阳书局小院内,《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新书发布会举行,作者汪兆骞与现场读者们畅谈起自己的创作初衷及民国大师们的文化人格。

  汪兆骞为著名作家、编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当代》杂志原副主编。为创作《民国清流》系列作品,他从1998年开始,搜集了数百万字的权威资料。这套书是国内首部立体全景式再现民国大师的编年体集体传记,是关于民国文化史、思想史和文学史的著作。

  当日,在万松老人塔旁,葡萄架下,汪兆骞谈及创作初衷时说,他想通过这套书,为历史人物发声,对历史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把民国大师们真实的文化品格告诉读者。

   

  《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新书发布会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暴英霞 摄

  为何民国时期大师辈出?汪兆骞认为,当时军阀混战,没有时间整肃文化和思想,为文人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的发展空间,且那代人不但有深厚的国学基础,还留学国外,学贯中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然大师辈出。

  为何把民国时期的文人称为“清流”?汪兆骞解释,民国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富有骨气、富有个性的,他们保留着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文化人格。在现场,汪兆骞还谈及胡适、鲁迅、蔡元培、陈独秀、周作人等知识分子的特点及其人格多样性,引发现场读者参与讨论。

  此外,汪兆骞还谈到当代文学与文化,以及自己为诸多当代文学名家作嫁衣的往事。他认为王蒙和张炜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并不是他们最好的作品,他们之前的文学成就完全应该获得茅奖,因此他们的得奖带有弥补遗憾的性质。他认为王蒙的真正代表作应该是“季节系列”长篇小说,该作品深刻地展示了知识分子的苦难命运和独特的心灵史。他还以阿来《尘埃落定》书稿被拒数次的经历勉励喜爱文学的作者要坚持创作。

  此次出版的《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两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0年),讲述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再次成为文化主战场的北平呈现出的中兴景观。

  据悉,《民国清流》系列作品出版后深受关注,获得叶辛、何建明、张抗抗、梁晓声、李敬泽、叶廷芳、张颐武、王跃文、余世存、孙郁、解玺璋、岳南、李建军等众多名家推荐。其中《民国清流1》入选《作家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百道网中国好书榜2015年度人文类好书等年度好书榜。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好书榜
更多>>
资讯
更多>>
专 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