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1116173049.jpg
搜索

新闻热线:010-57380754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华为管理变革

发稿时间:2017-11-10 13:1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文章节选

       华为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

  当一个公司像华为这样成功,或是拥有像华为这样强大的文化时,人们很容易误以为它从成立就有了这样的文化与价值观。然而,即便创始人一开始就有这样的价值观,也不能保证后来所有加入这个企业的员工都愿意主动地树立同样的价值观。华为从1991年50名

  员工增长到1997年5 600名员工的过程中,遇到了明显的管理问题。

  员工增长了100倍,耗散了原来初创团队建立的文化和理念。因为每年都有不少新员工加入,华为公司为了创造和保持共同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做了很多持续的努力。

  剑桥大学的彼得·威廉森教授是研究中国企业的知名学者。当被问及全球知名的中国公司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战略形成过程,威廉森教授解释道:“战略是由中国企业领导人基于企业的发展情况因时因势制定的。”不像西方公司,在中国极富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并不存在一个可以遵循的蓝图。尽管中国在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已经承认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然而与西方相比,在中国,私有产权的保护还是会面对较多的不确定性。在2004年之前,中国法律并没有承认私营企业的合法性。当时的制度环境也使得西方很难预测中国政府在接下来的五年会实行什么样的私有产权政策。威廉森教授的上述描述也让我们联想到了邓小平的警句“摸着石头过河”。他用这句话解释了自己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的渐进式改革的方法。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企业领导人都很习惯采用这样的渐进式方法来推进改革。

  许多事例表明,作为华为创始人以及长期的CEO(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在公司从一个小型电话交换机进口商发展到全球运营的跨国企业的过程中,因时因势地制定了符合公司当时发展环境的战略。任正非也采用了与邓小平相似的管理理念,即置身于动态环境中,企业需要渐进式地改变。不同于西方战略理论研究的主流观点,詹姆斯·布赖恩·奎因在政治理论家林德布洛姆的研究基础上将这一理念命名为“逻辑渐进主义”。任正非承认:

  我在技术上、管理上、财务上,基本是个半明白人,处在边学习边实践的状态。因此,我必须,也只有谦虚地团结一群人,发挥集体管理的作用去推动企业的发展。

  田和吴提到自从任正非创立了华为,他就一直广泛阅读历史、经济、政治、社会、人类、文学和艺术等各类书籍,从中找到一些如何管理华为的方法。他同时也和世界各地的精英交流,以找到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最佳管理实践。如1997年任正非和美国科技企业IBM、朗讯和惠普的首席执行官进行过交流,使他更加确信华为的运作流程只有进行根本的变革,才能保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更详细地讨论华为管理哲学的发展,追溯任正非在不同阶段提出的管理理念十分有意义。在华为30年的发展历程中,他从哪里获得这些想法,什么时候产生了这些想法并将其付诸实践,这都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内容。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好书榜
更多>>
资讯
更多>>
专 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