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专题 >> 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 >> 精彩图集 >> 正文
书名:中国天眼:南仁东传
作者:王宏甲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书号:ISBN978-7-5596-2892-3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定价:58.00
1968年11月,南仁东从清华大学毕业了。
他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工作。就这个工厂,将成为南仁东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大学——社会实践大学。
再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射电望远镜问世,天文学家获得了以往几千年都“一无所知”的四大天文发现:
发现脉冲星
发现类星体
发现宇宙背景辐射
发现星际有机分子
“这四大天文发现,南老师如数家珍。”南仁东的博士生张海燕告诉我,“这四大发现中的每一项里都有故事,南老师讲得津津有味。”
可以肯定,没有射电望远镜,是不可能有这些发现的。
基于四大天文发现,已经产生了五项诺贝尔奖。
为什么这些遥远的“发现”,这么重要?
它跟我们的生息繁衍有关系吗?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二十世纪,人类的眼界已经被极大地打开。你在贵州海拔最高的毕节地区,你在藏北牧民的黑帐篷里,瞬间就能收看到巴黎和纽约的消息。人类智慧的疆域,已经伸展到太阳系外面去了,中国也在追赶世界天文学领域达到的视界。
这期间,中国也建造了射电望远镜:建在青海德令哈观测站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但口径只有13.7米,1990年投入使用;建在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的射电望远镜,口径25米,1993年刚刚建成。到二十世纪结束的时候,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仍然只有25米。
中国天文学家彭勃曾这样说:“我们要研究一些重要课题,不得不去租用国外先进的射电望远镜。这种租用要排队,批准我们观测的时间是以小时计算的,给我们一小时就很幸运了。”
可是,一小时里能发现什么?通常就是去感受一下。彭勃还讲述了他1997年底去德国的一次经历。那个冬天,他获得了使用德国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一小时的机会。没想到,排队排到的时候,正碰上他们的圣诞节。
“这下好了,他们说时间都给我用了。他们过节去了。于是我完全不知疲倦了,日夜都守在那里。”正是由于这些经历,彭勃说,“我们非常渴望有自己的先进的射电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