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1116173049.jpg
搜索

新闻热线:010-57380754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夜读人:静心读书常常忘了关门时间

发稿时间:2019-08-14 16:40:00 来源: 北京晚报

 

  本市图书馆开设夜间阅读时段,夜读人说:

  静心读书常常忘了关门时间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进入8月,北京的夜晚清风习习,白天留存的浮躁与喧嚣渐渐散去。晚上8时许,京城已经渐渐蒙上浓浓夜色,市民们也开始享受各自的夜生活。在晚间开放的图书馆里,则聚集着一批读书人,或快或慢地翻看着手中的书页,度过一段浸润书香的夜时光。

  今年暑期,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西城区第一图书馆、角楼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纷纷开设夜间阅读时段,将闭馆时间延至晚上9时至10时,为“夜京城”点亮阅读之灯。灯火阑珊中,这群“夜读人”们静静地在书籍的海洋中徜徉。他们当中,有泡图书馆40余年的老读者、有下班后陪伴孩子读书自习的上班族,还有为了准备临近的各种考试和工作任务的年轻人……

  在读书名:《旅行的艺术》

  老读者相伴首图40多年

  上周六晚上8时,记者走进位于东三环南路的首都图书馆。虽然距离闭馆还有1个小时的时间,但B座二层的阅览区几乎座无虚席。记者看到,小读者在聚精会神地翻阅绘本、年轻人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戴着老花镜的长者认真做着笔记……此时,读者们似乎完全没有时间观念,依然旁若无人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从本月起,首都图书馆B座二层阅览区域开放时间调整为早9时至晚9时,满足了大部分读者的需求。

  臧先生家住东城区,前往首都图书馆需要乘坐半小时的地铁。他坐在阅览区中央的沙发上,正在阅读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创作的《旅行的艺术》。读到有趣之处,臧先生便拿起笔,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摘抄下喜欢的语句。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42年。记者发现,臧先生身边摆放着一个的军绿色的帆布包,旁边摆放着各类书籍。

  臧先生今年62岁,曾在东城区一所小学任教。说起他与首都图书馆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77年。那年秋天,臧先生从农村插队回京,被分到邮电部研究院工作。刚上岗工作,他就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当时距离高考只有几十天,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参加高考,考上大学。”臧先生回忆说。正是从那时开始,他“泡”进了图书馆,挤进了书店,四处搜集复习资料,抓紧一切工作间隙复习功课,为梦想奋力一搏。

  “那时的青年人对知识十分渴求,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当时,首都图书馆还位于国子监,离我家还算近。家、单位、图书馆三点一线,串起我每天的活动轨迹。”臧先生回忆道,图书馆里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所以大家都爱往图书馆里钻。而且,那时的年轻人格外珍惜时间,争分夺秒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就连上厕所也要背上几个单词。不过,图书馆那时大约下午5时就关门了。

  泡在图书馆的时间太短,这是臧先生心中一点小小的遗憾。那年高考后,臧先生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泡图书馆的习惯也一直保持至今。“每周借一次书,一晃40多年就过去了。”臧先生说,“前几天图书馆公布了延长开放时间到晚间9时的消息,我觉得特别好。那些在图书馆里自主学习到的东西,甚至比读4年大学更有用。所以,我经常带着孩子来首都图书馆,和他一起在书籍的海洋里学习知识,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时针指向晚9时,臧先生手中的书翻看了将近一半,笔记本上也新记了密密麻麻的字。他起身,将这周借阅的关于心理学、逻辑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图书一本一本地放进包里,心满意足地告别了首都图书馆这个与他相伴多年的“老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好书榜
更多>>
资讯
更多>>
专 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