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1116173049.jpg
搜索

新闻热线:010-57380754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社科 >> 唐朝女人折腾史 >> 正文

杨贵妃:我是你的玩物,你又何尝不是我的阶梯

发稿时间:2016-04-28 14:4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活着我便要受尽世间娇宠,就算是死我也要千古留名。都说女人是男人的玩物,如果从女人的角度来看,男人又何尝不是女人的阶梯呢? 

  她备受荣宠,而后世对她评价不一,或言其祸国殃民,是妹喜、妲己、褒姒、西施、吕雉一般的人物——“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而被人所痛斥——“女色迷人祸更长,千年烽火化温肠”,把她定性为了红颜祸水;或言其爱情的凄美,身处帝王之家,身不由己,最后以身死来报答君王对她的恩情——“张钧兄弟今何在?却是杨妃死报君”,为历代文人所同情——“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更有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将这一凄美爱情故事诉说到了极致(当然对于白居易的这首诗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说白居易此诗是讽谏诗,是对当时朝政的讽寓,对这种说法我们暂且按下不表,不做过多讨论,若有机会另外行文探讨)。她的一切似乎都已烙刻在了世人的心里,或褒或贬,但她的身上似乎总披着一层薄薄的纱,让人觉得是如此的神秘,带着这些疑问,我试图走进这位荣宠一世,最后却身死马嵬坡的贵妃,但她依旧轻掩面纱,留给我们的依旧是那些解不开的谜团,只能从她的一个个侧影去了解这位神秘的女子——一位被命运选中同时也选择了命运的女子。 

  也许她已经看清了处在那个时代的女子是无法摆脱掉被男人所左右的命运,那么何不去选择因势利导,顺应命运,也许人们指摘的是她不能像太宗皇帝身边的长孙皇后或是徐贤妃一般,身在君王侧能够“正圣听”,能够辅佐君王,可她只是一个女子,一个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女子而已,当命运或是时运选择了她的时候,她自知没有力量去抗衡这一切,继而选择去顺应命运的安排为自己谋求的一份幸福又何错之有呢?也许她错就错在没能掌握好那个“度”,没能看清自己真正“幸福的源泉”是源于何处——幸福并不是仅仅源于她身旁的那个男人,而是源于整个唐朝盛世——虽然在她所处的时代大唐已经开始走向了衰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是她能看清这一点也许她就会真正把她所期许的那份幸福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最初我们对于杨贵妃杨玉环的印象多源于白居易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长恨歌》,似乎一个“恨”字已将她的一生定格,可她所恨为何?是那原本触手可及却又于眼前消散的幸福,还是那个寄托了她的一切且最终“背叛”她的那位男子,似乎是这样,却又不是这样,人的心理最难猜测,尤其是已经无法向我们亲口诉说的逝者,不妨我们就以史书所载,来推一推。 

  白居易的诗起始便已经是“初长成”的杨玉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一位待字闺中的女子在等待着一个赏识她的人的出现,最终她凭借着她的天生丽质被君王选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李白的这几句诗之中,我们能够极为直观地体会到她的魅力之大,体态之美,也由此达成了在当时作为一名女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的宠幸——君王的宠幸,“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但在这里,我们心中不禁也会产生一个疑问,在李白诗歌中一出场便是如此受命运眷顾的杨贵妃在其成长之初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是不是一直都是命运所眷顾的宠儿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新唐书·后妃传》中对她的记载:“玄宗杨贵妃,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在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隐隐察觉得出,杨贵妃虽生于官宦之家,但却是“早孤”,史书历来讲求微言大义,这“早孤”二字便道出了杨贵妃早年间的坎坷历程,当然是否坎坷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最起码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她失去了对一个处于幼年时期的人来说最为珍视的父母之爱。叔父曹玄璬对她如何,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即便是再好,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就如那阳光中始终存在的阴影一般挥之不去,就如鲁迅先生在回忆他童年家道中落时那种感受一般,世间的炎凉会深深地刻印在心中。而如何能够摆脱掉这种命运,在无数个无法入眠、想念亲人的夜里会是她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吧,甚至会成为她始终摆脱不掉的一个梦魇。 

  想要摆脱掉这样的生活,她需要自身天生过硬的条件——这她已经具备了“天生丽质难自弃”“六宫粉黛无颜色”,但她自知还需要在这份天赐的条件基础之上加大筹码——有一技之长。在唐代这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即便出现了几次动乱但丝毫没有影响贵族对于舞技、对于音律的爱好。成其所爱,她苦练舞技、音律,据说连那些即便是在歌舞兴盛的唐代都让歌舞者所头疼的舞曲,她都熟练地掌握在身,可见其勤奋程度。她练就了这身技艺,史书称其“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而此时的她想要有所成就最为重要的便是获得一个契机,能让她所具备的这些优势被有识之人所赏识。但契机不仅仅是在等待中获得的,还需要自身的努力。正所谓“尽人事而待天命”,命运之神第一次眷顾她是在她参加咸宜公主的婚礼时,当时的寿王李瑁见到了她,并在玄宗皇帝当时最为宠爱的武惠妃的授意下,由皇帝下诏将她册立为了寿王的王妃。玄宗在此时怎么也想不到这位自己亲手册封的寿王妃子,会与自己和大唐的悲剧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她命运的另一个转折点出现在她成为王妃的五年之后,玄宗皇帝所宠幸的武惠妃去世,武惠妃是玄宗皇帝极为宠幸的一个妃子,史书记载:“开元初,武惠妃特承宠遇,故王皇后废黜。”宠幸到什么地步呢?史书之中用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刻画出来了,“二十四年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后庭数千,无可意者”,可见武惠妃所受宠幸之重。不亚于作为后来者的杨贵妃,甚至说要更进一步,假若武惠妃没有在这个时候去世,可能杨贵妃只会成为一个普通的王妃——虽然这在于一个普通的女子而言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武惠妃的去世让作为一国之君的玄宗郁郁寡欢,久久脱离不了失去爱妃的痛苦。他急需一个替代者,于是便有人提起了杨玉环,那个被他册为儿子王妃的女人。 

  史书记载:“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白居易的诗与史书所载极为相似,不谋而合地隐略去了那段作为王妃的时段,一个记载他们初相遇是在她成为女道士之后,而另一位则是从她“养在深闺人未识”开始,这怕是就是所谓的为尊者讳吧——即便是有敕喻。得到了国君的召唤,杨玉环以一曲《霓裳羽衣曲》惊艳了宫廷,也被玄宗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既进见,玄宗大悦”,他终于找到了武惠妃的替代之人,而此时我们不禁要为杨玉环感到一丝悲凉,因为这时的她在玄宗的眼中不过是一个旧人的替代者,可她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当命运降临的那一刻她选择了坦然地接受。玄宗在开元二十八年借由为母亲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道士,号曰“太真”,随后为寿王新册立了王妃,再将杨玉环揽入自己的怀中。不知此刻的杨玉环心中是悲还是喜,或许对于一个自小少爱的人来说,谁爱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爱她。可即便是爱也是需要经营的,这对于她而言似乎并不难,除了她的天生丽质“姿色冠代”,她还有着过人的“智算”,据史书所载“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这对于一个步入宫廷但身世并不显赫的女子而言恐怕是最为重要的。天生的丽质、一技之长、过人的智算外加契机,于是乎她在宫廷之中受到君王的专宠便水到渠成。期间虽有一些小的插曲,如“五载七月,贵妃以微遣送归杨铦宅”,但最后都以“比至亭午,上思之,不食。高力士探知上旨,请送贵妃院供帐、器玩、廪饩等办具百余车,上又分御馔以送之。帝动不称旨,暴怒笞挞左右。力士伏奏请迎贵妃”做结,此时的唐玄宗对这个貌美多情、有着过人智算、能够洞悉上意的女子已然离不开了。玄宗皇帝对她的宠幸已然到了“礼数实同皇后”的地步,宫中呼为“娘子”。 

  在自己享受帝王荣宠之时,她未曾忘却自己的家族,也许她自小以及后来在宫中种种的经历已经让她体会到有一个强大家族做后盾是多么的重要,这是她能够赖以依存的力量,是她能够将幸福牢牢把握在手中的筹码。在她的努力之下杨氏一族崛起了。《后妃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妃父玄琰,累赠太尉、齐国公;母封凉国夫人;叔玄珪,光禄卿。再从兄铦,鸿胪卿。锜,侍御史,尚武惠妃女太华公主,以母爱,礼遇过于诸公主,赐甲第,连于宫禁。韩、虢、秦三夫人与铦、锜等五家,每有请托,府县承迎,峻如诏敕,四方赂遗,其门如市”,“韩、虢进食,上作乐终日,左右暴有赐予。自是宠遇愈隆。韩、虢、秦三夫人岁给钱千贯,为脂粉之资。铦授三品、上柱国,私第立戟。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开,僭拟宫掖,车马仆御,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逾千万计,见制度宏壮于己者,即撤而复造,土木之工,不舍昼夜。玄宗颁赐及四方献遗,五家如一,中使不绝。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玄宗凡有游幸,贵妃无不随侍,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从史书的这些描述之中可见杨氏一族势力雄起的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势倾天下”“僭拟宫掖”“府县承迎,峻如诏敕,四方赂遗,其门如市”“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看到自己家族的日益强大,此时身为贵妃却享受“皇后”般待遇的她的心中已经开始起了变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终于因“忤旨”而被“送归外第”。这是一种示警,但此时的她已不再是最初那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她已经拥有了她的势力,有人开始为她说话了,“时吉温与中贵人善,温入奏曰:妇人智识不远,有忤圣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上即令中使张韬光赐御馔”,而她此时也是深历了种种的宫廷斗争,加上她能体会上意的“智算”,最终将这一危机化解掉,“妃附韬光泣奏曰:妾忤圣颜,罪当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无可遗留,然发肤是父母所有。乃引刀翦发一缭附献。玄宗见之惊惋,即使力士召还。”也许有人在这里会去指责她在利用玄宗对她的情,可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除了这份情她还有什么可以拿来自保的呢?就如她所说的,除了这来自父母的发肤之外,其他的皆是来自于“圣恩所赐”。经历了这场危机,她似乎真正清晰地了解到了她真正的幸福源泉,她的一切是属于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的——玄宗。 

  可杨氏一族似乎并没有像她一样体会这些,他们似乎没有体会到他们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源于一个女子的奋斗,体会不到她的侍在君王侧的不易,反而变本加厉,“国忠既居宰执,兼领剑南节度,势渐恣横”“十载正月望夜,杨家五宅夜游,与广平公主骑从争西市门。杨氏奴挥鞭及公主衣,公主堕马”,杨氏一族的骄奢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败——虽然并不是唐王朝衰败的根由。 

  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此时已经在悄悄地准备向这日渐腐朽的唐王朝亮出他的爪牙,“天宝中,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大立边功,上深宠之。禄山来朝,帝令贵妃姊妹与禄山结为兄弟。禄山母事贵妃,每宴赐,锡赉稠沓”,安禄山以母事贵妃这件事历来认为是安禄山崛起的重要转折,可安禄山的崛起真的与她相关吗?仔细想来若不是当时有玄宗皇帝的授意,只是作为一个贵妃的她怎有这般能耐,这两个男人都是在利用她,一个利用她笼络人心,一个则利用她上位。最终安史之乱爆发,人们需要一个为这件事情负责的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究竟是谁犯下的错,可谁又敢站住来指责他呢?人犯下的错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是承担下这个代价的人并不一定是犯下错的人。面对“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境况,玄宗无所适从了,他开始害怕,“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可对于愤懑的“六军”而言,这对于他的惩戒还是太轻,并需要让他有切肤之痛,也希望由此能够警醒这位“圣主”。杀掉杨国忠父子之后“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面对这一切,这位“圣主”只得“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毕竟在他的心中还有比她更为重要的东西存在。风华冠绝的杨玉环最终落得“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结局,甚至在玄宗自蜀还之后,希望将她“改葬”的愿望都没能实现,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最后她以她的死回报了君王对她一世的恩宠,这也是她仅能为她带来一世荣耀的男人最后所能做的——“张钧兄弟今何在?却是杨妃死报君”。 

  也许有人会觉得她不能像太宗的长孙皇后一般“性俭约”,能撰古妇人善事以戒君王,在其死后使得太宗悲恸不已感叹“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以良佐”;也不像太宗的贤妃徐氏一般,能写出“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望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网罗千代者矣。古人有云: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的文章来规劝君王;由此来指责她没有尽到一个“臣妃”所应当尽到的责任,似乎也无可指摘,可毕竟在男性的世界之中似长孙皇后、徐贤妃的这般的女子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女子都不过是男子的一个影子而已,尤其是对于一个“早孤”的女子而言,她只是如此希望,如此执着地希求能够获得幸福,希望能为自己的家族的兴盛尽一份力,只是她选错了方式,然而这种执着的力量又使我们感动,也许有人说她的心机之重,蒙骗了帝王,致使一个帝国差点因此断送,可一个帝国的兴衰岂是一个女子所能左右的,帝国的衰亡自有它兴衰的缘由,可这个缘由绝非是一个人所能决定、所能造成的。这也怕是后世文人为何或是在慨叹她与君王之间的悲苦爱情,或是借她的由头来讽刺当时的朝政,或是以她为由头一舒胸中对历史变换的块垒。而非简单地将亡国的矛头指向一个女子,一个在当时只是被男人当做筹码的女子。 

  落笔之时,耳边突然想起《长恨歌》的诗句:“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我第一次读《长恨歌》开始,我就觉得这首长诗是从命运的角度,怜悯的姿态在写杨玉环。诗虽然好,可是读来却让人有些心下怅惘。 

  杨贵妃虽然最后身背骂名被赐死于马嵬坡,然而她却绝对是一个人生赢家——从一个寒门孤儿,靠自己的奋斗成为大唐最尊贵的女人。她在命运的冷漠面前从来不会自怨自艾,她在世事的无常面前从来都不会软弱畏惧,她在不善的敌意面前从来都是绝不退缩。如果历史真的有好坏之分,我在心底里会把她当做一个坏人,可是这也无法阻止我去欣赏她的成功。她的行事或许会太功利,她的欲望或许会太贪婪,可是她率性真实,绝不甘于平庸。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好书榜
更多>>
资讯
更多>>
专 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