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1116173049.jpg
搜索

新闻热线:010-57380754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专题 >> 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 >> 精选书摘 >> 正文

种子 钟扬

发稿时间:2019-07-22 09:5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书名:种子 钟扬

作者陈芳 陈聪

版别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书号ISBN 978-7-5596-2677-6

出版日期20189

定价49.8

  精彩书摘: 

他用16年留下4000万颗种子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青藏高原上遍地都是植物,是不是只要一弯腰、抓一把,一手就能采上几十棵? 

  植物学的野外采集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 

  按照英国邱园制定的标准,完成一种植物的种子样本采集,需要采这种植物的5000颗种子。为什么要采这么多种子?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这么解释:一种植物要采集5000颗种子,是为了保证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以非洲猎豹为例,非洲猎豹的遗传多样性很单一,单一到把一只非洲猎豹的皮肤移植到另外一只猎豹的皮肤上,都不会产生排异。而遗传多样性越单一,这个物种就越危险,越容易灭绝。如果突然遭到一种病毒袭击,这种遗传多样性单一的物种就可能会全军覆没。比如一座山上种的全是一种杨树,那么当虫害出现,整个山体就没有树了。 

  5000颗种子,也不能只在一个地方采,一个地方一般只能采一两百颗,每一颗的距离至少要隔20米,而且不同的样本种群,所在地相隔的直线距离不能少于50公里。因为如果样本之间离得越近,个体之间杂交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当于近亲繁殖,相似性过高,就失去了采集的意义。拉琼解释说,这和做抽样调查一样,不能只在一个同姓的村子里做。因此在采集中,必须以50公里作为最短间距,避免采集样本的相似性。这样采到的个体种子相似性越低,就越能保护这种植物的遗传基因里的信息。这就和人生病了有人能抵抗有人不能抵抗是一个道理:物种的多样性越复杂,整个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平衡。如果我们缺失了遗传基因中的某些节点,就可能会破坏掉生态系统的平衡。 

  青藏高原上的种子,也并不是你俯下身子就能够得着的。 

  我们熟悉的根茎植物萝卜、块茎植物马铃薯、鳞茎植物洋葱、球茎植物芋艿……这些植物的根须都盘根错节地埋在地下,需要一点一点从土地里挖出来。采集这一类植物的种子,有时候还需要动用打桩机、钻探机。每当手扶式的打桩机在野外采集现场隆隆作响,滚滚的黑烟熏得人眼泪横流时,人们就看到钟扬此时变身一位工程队长,扶着机器操纵着直径约8厘米的钢管一点一点地钻进坚硬的土壤里…… 

  而要保证5000颗种子能够保存在种质资源库,钟扬的团队在现场实地采集的时候就需要采集充分,一般要采到8000颗种子。把8000颗种子送到种质资源库后,科研人员还要再检查这些种子里有没有裂的、被虫蛀的。把外观检查做完后,要选取样本进行发芽试验。试验结束后,再筛选5000颗种子,密封在瓶子里面,这才算一个植物种子样本大功告成。 

  青藏高原上有5000多种高等植物物种,但它们并不是均匀分布在马路边上,而是藏在雅鲁藏布江陡峭的悬崖边,隐匿在万里羌塘的无人区,或是散落在阿里地区的冻土层,有时星夜兼程、数日跋涉,也只能采到一两种植物的几百颗种子,而这距离完成一个种子的采集工作还差很远。 

  可就是这样烦琐而艰辛的采集过程,钟扬在青藏高原上重复了无数遍,他用青藏高原上的无数次弯腰,为国家换来了1000多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的宝藏。 

  有人也许会问,钟扬收集这么多种子,对于普通人来讲意义何在呢? 

  钟扬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答案。他说:“收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全球变化。假设100多年后还有癌症,假设那时候大家发现一种植物有抗癌作用,然而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这种植物已经灭绝了,幸好100多年前有个姓钟的教授采集过它的种子。” 

  钟扬又打趣说:“都100多年了,姓不姓钟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教授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是届时如果发现了5000颗种子,拿出来一种,哪怕只有500颗能成活,最后只有50颗能结种子,那个植物不就复活了吗?” 

  也有人会问,如果100多年后这个种子没有用了怎么办呢? 

  钟扬回答说:“我期待看到种子没有用的那一天。说明什么?说明那个植物还在,那该有多好。” 

  “功成不必在我。”这就是钟扬采集种子的初心。而在采集期间付出的无数辛苦,往往都随着钟扬的一次次喘息和失速的心跳,埋藏在青藏高原的千沟万壑里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好书榜
更多>>
资讯
更多>>
专 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