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向来不愿与人争论,慢慢也就淡出了讨论。对我来说,这个问题早已清楚了,只是身边的学生和朋友,知道我不乱说话,还是会问我对房价问题的看法。 陈戴西是唐涯的学生,聪明伶俐。2016年她在纽约大学访问,2017年年初从美国回来,开口问的就是买房问题。我的回答很简单:“如果我去年看多房价,今年看空房价,我还有信用吗?你还需要问我吗?” 戴西接着问应该在哪里买。当时戴西博士还没有毕业,没有北京户口,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大多严格限购,我就建议她去中山或者东莞买。珠三角这个区域的发展潜力很大,从长期看,增长潜力不可限量;从大面上看,在这里买房是不会错的。我自己也一直想去珠三角买个房子,只是执行力太差,这两年事情又多,就一直拖着。 当时我打了个比方:中国经济就像快速前进的列车,一个个大中城市就像是一节节车厢,买房就像是买票上车,买不起豪华卧铺,不妨先买张站票,免得被列车抛下。 这个比方背后,是对中国经济一个相对乐观的判断。尽管中国经济从2010年已经开始减速,但现在的经济增速依然是很快的。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保持3%以上的增速就已经很快了,何况现在还在6%以上。加上地域之间的不平等,人口从农村、小城镇向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转移,再加上过去20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上车”这个比方,还针对买房时的一个误区:买房子这么大的事情,要避免折腾,要力争一步到位。这个想法固然美好,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不现实,容易错失良机。买不起心仪的大房子,不妨买一个小一点、便宜一点的,否则会越来越买不起。先上车,才能与城市发展的列车一起前进。 你眼中的未来 虽然争议很多,但是房子的问题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几乎不可能错。古希腊有句话,叫作“唯有简单,才有可能正确”。我是把事情弄到极简了,才敢讲这句话的。总结起来,无非两句话。 第一句:中国城市的房价增长,真的没有超出常识的部分。人们之所以对房价有那么多误解和抱怨,更多是不适应房价过快的增速。政府对房价的调控,也更多是从增速的角度,而不是从房价水平的角度。 第二句:房价增速快,是有简单而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的。资产价格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反映,而这个反映的速度远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快于人们意识的调整速度。当更多的人慢慢明白这一点时,对于房价的争论也就会慢慢平息。这世界不曾为任何人而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看清形势,适应形势。 说完了简单的部分,接下来说一点稍微复杂的。房产价格,和所有资产价格一样,是对未来资产能够带来的收入流的反映。对于这个收入流的判断,是有点难度的,它需要一个靠谱的分析框架,以及对现实情况的准确把握。看多还是看空,取决于你眼中的未来。 倘若你对中国的前景乐观,就该买;反之,就不该买。房子的事情,就这么简单。 现实中的很多分歧,其实是来自对未来的判断。我自己的理解是,尽管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存在很多问题,但中国经济的大河,依然会蜿蜒前行。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又恰逢信息技术的基本成熟和落地应用,技术进步的步伐不可阻挡。而同时,中国已经形成的大市场和依然存在的巨大潜在市场,是技术进步的温床。这一点,决定着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基本格局。 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知道历史没有常形。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