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西潮·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作者:蒋梦麟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定价:56.00
书号:978-7-5133-2303-1
蒋梦麟:西潮、新潮与现代中国
马勇
大多数中国历史研究者相信,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具有成熟的政治架构和丰沛的思想文化基础,有着自己的发展理路,假如不是西方势力东来,中国必将在固有架构中长此终古,历史终结。五四新文化运动晚期,东方文明受到西方文明严峻挑战,但东方文明信仰者梁漱溟依然信心满满:“我可以断言,假使西方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是同西方走一条路线。因为走得慢,比人家慢了几十里路。若是同一路线而少走些路,那么慢慢的走终究有一天赶得上;若是各自走到别的路线上去,那么,无论走好久,也不会走到那西方人所达到的地点上去的。” 然而,历史没有像梁漱溟等人假设的那样各走各的路。西方在走出中世纪之后,经过文艺复兴、思想启蒙,经过大航路发现、工业革命,西方迅速解决了人类期待很久的富裕物质生活,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市场狭小、产能过剩,因而我们看到至少在十六世纪中期,西方物品开始向全球输出,寻找更大市场,更便宜的劳动力,更多的利润。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古老的东方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潮”的冲击,国家、族群与个人,差不多都在西潮冲击下重组、重构,并最终获得了新生。我们在这里将要说到的蒋梦麟,就是西潮冲击背景下走上现代的第一代领跑者。
蒋梦麟有两本著名的自传,即本书汇集的《西潮》与《新潮》。最近二十年,国内知识界对这两本书已有很多了解,通过这两本书知道蒋梦麟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史,尤其是高等教育史、农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过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蒋梦麟写得匆忙,参考资料也不多,因而漏记、误记在所难免,本文只是力所能及提供一些缺失的环节。
西潮冲击下的国家与个人
蒋梦麟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换算成西历为1886年1月20日。但从农历即中国传统纪年方式算,光绪十一年大致对应公元1885年。因而有的文献说蒋梦麟生于1886年,有的说生于1885年,都没有错。
根据蒋梦麟回忆录《西潮》所说,当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梦见了一只熊,以为吉兆,故而为这个新生儿命名为“梦熊”。梦熊后来读书时因参加学潮不方便继续使用,遂更名为梦麟。 梦麟有时又写作梦邻、孟邻,或梦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蒋梦麟算是二十世纪中国教育文化领域中极具个性的人,他的性格、为人,与其生存环境、乡土文明无疑具有因果关联,值得注意。他的家乡为浙江余姚,那里因五口通商最早受到“西潮”影响。蒋梦麟的祖父早在道咸时期就在上海开了一个钱庄,积累了一些家产。不幸的是,蒋梦麟的祖父在盛年时伤了一条腿,后来严重到必须截肢的程度。而更不幸的是,蒋祖父竟在这次截肢手术过程中因血液中毒而辞世,留下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即蒋梦麟的父亲蒋怀清。
怀清公继承了乃父留下的七千两银子,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财产。只是怀清公年龄太小,无依无靠,只好将这些银子交给未来的岳父去打理。
蒋梦麟的母亲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容貌美丽,能歌善吟,多才多艺。可惜,蒋母在蒋梦麟很小时候就去世了。
像传统中国社会一切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一样,蒋梦麟大约五岁时就被送到私塾读书,所读内容也都是传统士大夫早年必修的儒家经典,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学习的目标就是科举考试。期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这是传统士大夫的全部人生,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惟一出路、必经之地。
读过几年私塾,蒋梦麟的知识已有一些积累,年龄也渐渐大了。大约1897年的时候,怀清公将他送到刚刚开办的绍兴中西学堂学习。
绍兴中西学堂的监督是蔡元培。蔡元培后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影响蒋梦麟生命历程最重要人物之一。中西学堂课程设置像其名字一样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经学、文学、史学,也有英文、数学等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这是晚清教育改革发生后的新气象,从而使蒋梦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外,也系统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
1899年秋天,蒋梦麟的家乡因水患而发生了可怕的匪患,几百年来宁静的乡村由此而变得骚动不安。怀清公为躲避匪患将全家前往上海,蒋梦麟被安置在一家天主教学校继续学习英文。在上海这段时间使蒋梦麟直接感受到西方近代文明的好处,使他看到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内在缺陷。
蒋梦麟家乡的匪患,其实与北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有很重要关联,是中国政治又到了一个多事之秋的象征。1900年春天,义和团运动因袁世凯就任山东巡抚强力镇压而向四方扩散,直隶首当其冲,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也不宁静,包括上海在内的东南沿海一带相当恐惧。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开关以来,特别是《马关条约》以来,各国在那儿都有重要的经济利益。根据汇丰银行当时向英国外交部提交的报告,当时英国国内退休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依靠从上海的财产获益中生活,每年从一百镑到三万镑不等。因此,如果在上海或长江流域发生大的灾难,英国在中国的投资势必要打水漂,许多英国家庭都会因为上海的陷落而蒙受巨大损失、痛苦。 因此当清政府将向列强宣战的消息传来之后,不论中外,迅即陷入高度恐慌。为避免战乱,怀清公连夜举家撤回故乡蒋村。不久又迁往余姚县城,蒋梦麟被安排在县城一所中学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