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1116173049.jpg
搜索

新闻热线:010-57380754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遥想霞客在金华

发稿时间:2019-12-16 13:00: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但 及

  一

  躺下,小船一直在晃,水里有五彩灯光。船动了,被一根绳子牵拉,徐徐往前。石与水面很近,好像只有一尺多的距离。船钻进了石缝,石头就在我们头顶,压着,仿佛要扑下来,闻到的是石头的气息,还有水的味道。

  钻出石缝,里面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洞中世界展露在眼前。洞开阔,空荡,布满灯光,红的、绿的、黄的,交织着把地面和水面映得斑斓。洞内潮湿,又蕴藏玄机。刚才这道石缝便是玄机,我们顺着这条缝隙进入一个幽闭的空间。山外有山,洞内有洞,置身其中,一种奇妙感油然而生。

  这里,曾是徐霞客来过的。这个走过千山万水,跑遍大半个中国的旅行者曾亲自进洞,一探奥妙。此刻我想,当年的徐霞客举着火把,在洞中探寻的时候,他看到的与我会有多少不同?

  “俯视其所出处,低覆仅余尺五……瑞峰为余借浴盆于潘姥老妇人家,姥居洞口。姥饷以茶果。乃解衣置盆中,赤身伏水推盆而进隘。”

  徐霞客进洞的方式,与我们相似,他用浴盆,我们用船。几百年风与水的侵蚀,未曾让双龙洞有多少改变。眼前呈现的就是一片片的钟乳石,横在空中,如飞,如悬,又好像随时要坠落下来。

  洞内,曲径通幽,水石相连。幽暗斑斓的灯引导我们一直向前,忽上,忽下,来到一幽闭处,忽听到巨大的轰鸣声,如水闸大开。靠近那声音,一道飞帘从天而降,形成巨瀑。水翻涌,热烈,一刻不停。站在水帘前,飞沫拂脸,水汽弥漫。

  徐霞客也记录了这冰壶洞的奇景:

  “乃攀隙倚空入其咽喉,忽闻水声轰轰。愈秉炬从之,则洞之中央,一瀑从空下坠,冰花玉屑,从黑暗处耀成洁采。水坠石中,复不知从何流去。”

  二

  金华芥子园,有座李渔纪念馆。李渔与徐霞客,这两人都与金华有关,他们各有个性,对行走有着不同的理解。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对“行”是这样描述的:

  “使乘车策马之人,能以步趋为乐,或经山水之胜,或逢花柳之妍,或遇戴笠之贫交,或见负薪之高士,欣然止驭,徒步为欢,有时安车而待步,有时安步以当车……”

  生活的种种在李渔手里均可成为艺术,制造乐趣和雅趣。霞客就不同了。他一生都在路上,踏青山,访绿水,用他的脚丈量着大地。“余久拟西游,迁延二载,老病将至,必难再迟。”《徐霞客游记》中就是这般记录的。身体不适,一直在拖延,已拖两年,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就没时间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背后无声地催促,他毅然决然地又踏上了征程。

  他跑浙江,跑湖广、云贵,长达四年,最后,终因腿疾不能行走而止步。正是这次旅程,他途经金华,留下了饱满而又生动的文字,记录了金华一带的山山水水和地容地貌。

  在金华,我登上江心岛上的中洲公园。公园里广场舞的音响在欢腾,江水闪着波光静默流淌。我寻找历史上霞客曾经上下船的码头,它不知在江的何处,但肯定隐藏于这片江面之中。

  三

  我们乘舟,一叶小扁舟载着我们驶入地下长河。

  长河蜿蜒曲折,在晦暗里前行,听水声,看两边变化的洞中风景。曲径通幽,转了一大圈,回到洞口,朋友指着那出口说,就是这里,徐霞客坐了下来。

  洞口有一块碑,记录了霞客当年小憩的一幕。

  “……念两日之间,于金华得四洞,于兰溪又得四洞,昔以六洞凑灵,余且以八洞尽胜,安得不就此一为殿最分高下排名次!双龙第一,水源第二,讲堂第三,紫霞第四,朝真第五,冰壶第六,白云第七,洞窗第八,此由金华八洞而等第之。”

  我站在他坐过的地方,眺望眼前的山,山平奇,无甚特色,但谁会想到地下竟藏着无穷变化。这个洞天世界早被一个叫徐霞客的探险者一一窥视,记录下来,其文字在三百多年后依然照亮地下那片幽闭、神秘之地。

  次日,伴着晨光,赶赴游埠小镇。豆浆铺里浆水翻滚,油煎的鸡子馃散溢葱香,小茶馆里坐满了乡亲茶客。一块块门板被卸下当作茶桌,粗大的茶卷在滚烫的开水冲击下化出一朵朵茶花。我们占据小巷的一角,桌上放着当地特色的早点,糕、饼、油条,还有一碗碗粉干。

  这是一幅久违的场景。茶客们不拘小节,盘着腿,嗑着瓜子,聊着村庄里的奇闻趣事。我忽然想到了霞客,他当年也必定经历过相似的场景。坐在拥挤、喧闹的人群里,布衣粗鞋,大声叫嚷着来一碗红薯粉干。

  吃过早点,擦了擦嘴唇,再喝下一大碗茶,徐霞客开始跑向码头,奔赴另一个目的地。他经历种种艰难,但依然怡然自得,不倦不悔。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4日 08 版)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好书榜
更多>>
资讯
更多>>
专 题
更多>>